2020年12月1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唐熠达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郭宁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马翔教授担任共同主席的“影像学指导下钙化病变处理”培训班正式启动,来自北京、西安、新疆以及周边地区冠脉介入领域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多位高水平术者采用线上授课+手术演示的形式,解读最新指南,分享手术技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福春教授受邀与线上作开场致辞,首先对参会专家分享新技术和新进展表示感谢。张教授介绍,临床中,钙化病变是十分重要也十分棘手的问题,并发症率高,能处理好钙化病变是介入医生技能成熟的标志,希望通过本次讲座、手术演示和讨论,大家都能满载而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江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永百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成教授分别从共识层面就钙化病变的识别方法、处理策略以及旋磨的标准操作进行理论讲解。
韩江莉:从共识看策略——钙化病变的处理策略

罗永百:从共识看诊断,钙化病变的识别方法

钙化病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公认的,评估的影像学方法也有很多,也有其特点。CA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支架的膨胀情况,但单纯造影无法真实反应钙化真实情况,需要借助CTA进行钙化病变的评估。此外,腔内影像学可以更进一步评估钙化的分布,提供角度、长度及厚度信息,提升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对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局限性、小角度或薄厚度钙化病变,术者可以考虑采用非顺应性球囊(NCB)、切割球囊(CB)、棘突球囊(SB)等进行预处理。
刘成:从共识看操作,旋磨的标准操作

血管内膜严重钙化病变以及球囊无法通过或无法充分扩张的病变是旋磨的主要适应证。常用股动脉入路,旋磨头尺寸不受限,选择合适的导引导管,旋磨导丝头可塑形为常规J型弯,最好先送入普通导丝,再通过微导管更换为旋磨导丝。导丝植入要轻柔,避免进入小血管,全程不能有死角弯曲。初学者可以从最小磨头(1.25mm)开始尝试,在导引导管内低转速旋转送入旋磨头,起始转速选择13.5万~18万r/min。磨头旋转时必须前后移动,因为高速旋转的磨头固定在一处会造成导丝损坏。当较快、均匀向前推送磨头时无阻力、声音无变调、转速无下降即达到终点。最后刘成教授强调,要重视特殊情况下的旋磨,每次旋磨都要做好预案、避免并发症,从简单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学习实践相结合。
方寸之间有乾坤,手术带教彰显医者睿智
在学术报告期间,大会穿插进行了精彩的手术演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韩江莉教授、王贵松教授,郭宁教授以及马翔教授分别进行了7例手术演示。






韩江莉教授为71岁男性患者进行了PCI,该患者3年前因急性前壁心梗住院,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完全闭塞,左主干口部狭窄50%,前降支中段植入3.0*38mm支架,即刻手术效果较好,IVUS证实左主干口部最小面积6.5mm²,采用药物控制症状,未行手术而出院。患者近1月反复发作3次心绞痛,复查造影显示支架效果良好,左主干口部病变未见明显进展,OCT进一步明确罪犯血管,左主干口部开放面积4.86mm²,病变长度24mm左右,选择植入4.0mm*26mm支架,植入后左主干球囊扩张,OCT评价支架膨胀及贴壁良好,血流显著恢复。
唐熠达教授与会后接受了严道医声网采访,他表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量在逐年增加,需要处理的复杂病例越来越多。采用IVUS、OCT等影像学技术探讨或制定PCI手术策略,解决复杂的冠脉病变,已成为大势所趋。此次影像学指导下钙化病变处理培训班采用线上转播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普及了影像学指导下钙化病变的处理方法,多感官的参会体验和氛围热烈的专家讨论为以后的远程指导医疗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希望能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促进医联体上下联动,吸引更多大型三家医院,更广泛区域的术者沟通交流,为我国冠脉介入医师临床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