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些年来,经导管二/三尖瓣技术日新月异,各类介入修复、置换器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介入二/三尖瓣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进展,多款国产器械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2021年4月15-17日,第三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首届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培训研讨会暨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盛大召开。4月16日下午,介入二尖瓣新技术论坛火热进行。
本次论坛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方臻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魏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晓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伟栋教授担任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谢涌泉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剑教授等国内外众多心血管专家做精彩报告,分享瓣膜疾病介入治疗新器械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
谢涌泉:全超声引导介入二尖瓣置换中国创新器械MitraFix
(3)可重新定位,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超声引导的需要,设计了几个超声的标志,全超声引导植入可以在普通手术室完成。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Mitrafix的探索性研究,已经正式申报临床确证性研究;同时Mitrafix经动静脉穿刺房间隔的系统已经完成了部分动物试验,结果良好。
谢涌泉教授总结发言,经心尖入路引起的心肌损伤不可避免,TMVR研发的趋势必然是从经心尖转向创伤较小的经股途径;术前多模态成像评估对规划至关重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将会降低风险;对于患有严重MR和其他非心脏疾病的脆弱患者,需要高水平的围手术期处理;未来需要更多患者参与的研究,为每个TMVR系统提供一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刘先宝:中国介入二/三尖瓣缘对缘修复自主创新器械DragonFly介绍和最新临床证据及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器械发展

(3)可实现独立瓣叶捕获功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长。
刘先宝教授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DragonFly探索性临床研究已完成22例患者的应用,纳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76.5岁,包括FMR(房性FMR4例)和DMR(包括1区脱垂、2区脱垂、3区脱垂和脱垂合并患者)以及混合型等复杂患者。分析现有数据显示,即刻手术成功率和器械成功率均达到100%,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
随后,刘先宝教授分享了两例DragonFly用于二尖瓣反流患者以及一例用于三尖瓣反流患者。第一例为重度FMR(4+)患者,有扩心病,EF29.2%,经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和大量反流,植入3枚DragonFly瓣膜夹术后二尖瓣反流显著降低,术后一个月二尖瓣反流 MR 1+。
第二例为二尖瓣前叶脱垂伴重度(4+)关闭不全患者,收缩期二尖瓣前叶(A3区)脱入左房侧,植入1枚DragonFly瓣膜夹术后反流几乎完全消失(MR <1+),术后6个月(MR 1+)。第三例DragonFly用于三尖瓣反流患者的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显著下降,并维持至1月随访。
综上,刘先宝教授总结道,DragonFly用于经股静脉二尖瓣瓣膜修复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优效性,DragonFly用于经股静脉三尖瓣瓣膜修复手术也显示了良好的可行性;DragonFly二尖瓣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即将开展,期待更多的数据,让更多的临床患者获益。
另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开展和推广中,刘先宝教授最后还系统介绍了几款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器械,包括VenusA-Valve、VenusA-Plus、VitaFlow Valve、Taurus系列和J-Valve系列以及其他瓣膜系统。他总结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已成熟开展,正处于普及推广阶段。国产器械研发方兴未艾,走在国际前列,原始创新有待突破,临床证据需要进一步积累。
魏来:经心尖介入二尖瓣置换中国创新器械Mithos
魏来教授介绍了经心尖介入二尖瓣置换的中国创新器械Mithos。Mithos是一款半回收、采用镍钛合金双层支架系统、牛心包瓣叶产品,外层为D形支架,弹性裙边,内层为圆形支架,不仅可用于二尖瓣置换,还可用于二尖瓣“环中瓣”。目前Mithos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1)什么样的患者能从TMVR获益,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二尖瓣疾病?原发性MR患者往往低危,不易符合目前“高危”标准,继发性MR患者往往高危,但TMVR不能解决患者的病因,获益有限;
(2)二尖瓣位对瓣周漏耐受性差,更易溶血或心衰;
(3)如何准确预测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
(4)VIV较安全,但VI-MAC与VIR危险性明显增加,如何评估?
(5)经股静脉与经心尖路径的问题,二尖瓣耐久性问题。
潘文志:经心尖缘对缘修复中国创新器械ValveClamp
(5)在保证牢固夹合的同时并不增加瓣膜损伤。
杨剑:经股动脉球囊扩张瓣膜中国创新器械Prizvalve
杨剑教授介绍了中国创新的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球囊扩张瓣膜系统Prizvalve的特点和进展。Prizvalve创新点主要包括:
(5)瓣膜系统精准定位设计,“三显影点设计”,每个显影点距离2mm,结合微调旋钮和刻度的设计,满足瓣膜精准定位,达到精准释放的要求。
目前Prizvalve相关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在治疗高手术风险瓣膜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已完成9例产品植入。随后杨剑教授分别介绍了Prizvalve用于TAVR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和经导管三尖瓣“瓣中瓣”置换的案例。
二尖瓣反流在瓣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中国老龄化人口众多,预计到2035年,中度以上且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二尖瓣反流患者总量将超过3100万。对此,二尖瓣相关器械不仅是国内研究团队的热点和难点,国外也有多款正在研发中的产品。
在本次论坛上,德国Von Bardeleben、瑞士Maurizio Taramasso、新加坡Yeo Khung Keong和德国Ruediger Langer分别介绍了二尖瓣介入治疗器械PASCAL、三尖瓣介入治疗器械器械Triclip、二尖瓣介入治疗器械MitraClip的特点及其临床进展以及经股动脉二尖瓣置换新进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