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同“智”,功能先行丨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重磅发布

2021年5月28日,脉流科技以“心脑同‘智’,功能先行”为主题于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1)举办期间隆重召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上市发布会。

会上,脉流科技重磅推出了三款自主研发的心脑血管病功能学评估创新产品:基于冠脉CTA的无创冠脉功能学分析系统AccuCT®、基于冠脉造影的无创功能学评估分析系统AccuAngio®及国内首个基于血流动力学的颅内动脉瘤评估系统AneuFlow®

三款产品的携手亮相正式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宣告了脉流科技铭记最初执着,始终践行“基于医学大数据技术、应用计算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心脑血管病精准化和个性化诊疗”的研发理念,精益求精,再度打磨出全球领先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精品,脉流科技由此迈入发展新篇章!

发布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担任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姜卫剑教授、脉流科技创始人兼CEO向建平博士及国内多位心内科、神经科专家受邀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隆重上市。

新步伐、新征程,聚势再突破

▼▼▼

向建平博士对脉流科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做了简单介绍,同时对未来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发表了美好展望。向建平博士表示,此次三款产品的同步上市也标志着脉流科技即将迈出新步伐、开启新征程、期待未来与各位心脑血管医生合作共赢,同谋发展,在AI技术加持下,持续赋能我国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系统的研发和创新,为更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谋福祉。


葛均波院士、刘建民教授、姜卫剑教授在随后的致辞环节中表达了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正式上市的祝贺,并结合自身经历共同追溯了各自与脉流科技的渊源。葛均波院士和刘建民教授均指出,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的产生与当下心脑血管医生所倡导的“泛血管医学”十分贴合,真正实现了由临床医生所主导的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未来也希望脉流科技继续以临床医生切实需求为研发源动力,加强医工结合,研发出更多能满足临床需要及完善患者全生命参数的产品,协助医生做出最佳临床治疗决策。

“心脑同‘智’中的‘智’,除了是人工智能与各位参与产品研发团队们智慧的凝结,更应该是脉流科技对产品‘极致’的不懈追求。”通过对“脉流科技”公司名称的由来及本次发布会 “心脑同‘智’,功能先行”的主题的详细解读,姜卫剑教授强调公司未来要加强产品结构和功能的深度结合,以解决临床医生诊断“痛点”为目标,功能先行,在各类新技术的加持下,帮助医生完善对患者的细分,助力精准医疗。

简短的开场致辞过后,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上市发布仪式隆重启动。

“5、4、3、2、1”倒计时结束之际,伴随着启动仪器上象征着光辉未来的金黄砂砾一泻而下,“心脑同‘智’,功能先行─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成功上市”的一串金光闪闪的字样逐渐显现在仪器屏幕上。

葛均波院士、王建安教授、刘建民教授、姜卫剑教授、沈雳教授、向建平博士及现场众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2021年5月28日下午5点28分,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正式宣告上市,一场关于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系统的革新之旅由此启航!

圆桌会议:人工智能在心脑血管领域的进展和未来

▼▼▼

随着后移动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方向;医疗AI技术也相继在心脑血管等各个领域逐渐广泛应用,诸多与之相关的医疗产品也逐一问世。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浙江医院万曙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刘爱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裴志强教授向建平博士围绕“人工智能在心脑血管领域的进展和未来”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观点争鸣。

万曙教授指出,基于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泛血管评估分析系统的问世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判断标准,而人工智能的有效加持则能为临床医生模拟出一种无创的诊疗方式,给予临床医生极大的辅助和支撑,从而优化诊疗途径,降低诊治费用,为患者实现精准治疗;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应用未来可期。

“医工结合是现下中国医疗领域产品创新的潮流,脉流科技一系列产品的出现则充分实现了这一构想。”

刘爱华教授在发言中对脉流科技心脑血管病功能学评估产品表达了高度赞扬。他表示,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精准评估、全程管理以及通过评估回答患者心中疑虑,提供客观依据是临床中存在的巨大需求,也是精准医疗和现代医学的新开端,脉流科技从临床需求出发,将临床医生与工程师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泛血管”理念的起源与发展的阐释,沈雳教授谈到,随着泛血管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心脑血管学科是相互融合和贯通的。也希望未来在心脑血管功能学智能评估平台的指导下,帮助医生在早期识别泛血管疾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降低泛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病的风险,一站式解决泛血管疾病。

裴志强教授从心血管医生的角度对人工智能未来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他指出,在心脏系统里还有许多可能会用到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如主动脉狭窄、二尖瓣瓣叶的衰败等方面。同时,FFR只是功能学的一部分,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未来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可能会以“机器人”的形式广泛存在与各大中心、医院当中,灵活主动的帮助患者乃至医生评估、诊断各类心脑血管疾病。

发布会最后,现场举办了媒体采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长岭教授作为采访环节主持人,严道医声网针对脉流科技此次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的上市及之后FFR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现场提问。


问: 从心内科的角度来看,此次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的上市,具有哪些特殊意义?


脉流科技主创团队来自于葛均波院士所搭建的CCI创新学院,并且公司核心研发团队由来自麻省理工、帝国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因此,脉流科技在研发过程中高度实现了葛均波院士及CCI创新学院所倡导的“打造医生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的创新理念。

其次,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成功上市的背后也离不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的细心打磨和大力支持,在王建安教授的协同主导下,脉流科技加强医工结合,充分汲取医生专业化临床需求和意见,不断升级改良产品设计与结构,最终取得今日的累累硕果;也充分证实了心血管领域“医工结合”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从产品本身来说,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是国内真正意义上基于影像学、血流动力学及人工智能的将心脑血管疾病相结合的系列评估产品,走在世界前列。它创新性地将血流动力学评估从有创转到无创介入,减少了大量FFR有创压力导丝的使用,进而将其从耗材产品转至无需耗材产品;也因此得到了政府相关机构的认可,进入了浙江省医保考虑范围之内。在当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脉流科技心脑血管功能学评估平台前景广阔。


问: 随着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FFR在临床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当下应如何预判FFR的发展前景?


随着冠脉病变功能学评价技术或指标的日臻成熟,冠状动脉血流功能学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既往医生普遍重视患者解剖结构的改变,若狭窄直径>50%,即需要植入支架进行治疗。而FFR出现后,一系列研究均证实了以功能学指导冠心病诊断更具临床意义。

伴随着造影FFR、CT-FFR的迅猛发展,也由此带来了技术的普及,使得更多医生和患者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预防和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为FFR的进步和改革提供极大的帮助。人工智能自动发现问题,进行判断,从而能够批量生产和筛选高、低危人群。未来,无论对科学研究、病人治疗还是群体预防来说,都能发挥巨大效用;FFR尤其是无创、人工智能功能学评估技术不仅仅将会在心脑血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将会带领人类进入泛血管医疗新时代。

阅读数: 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