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昕:FFR指导下的弥漫性病变,优选DCB+DES治疗策略

随着介入无植入新理念的深入,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心病介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积累中,随着新一代药物涂层球囊RESTORE DCB的上市,其双适应证和优异的通过性两大特点极大增加了术者在复杂病变中应用药物球囊的信心。因此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如何应用DCB将患者的获益最大化也成为了临床难题之一。其中,面对冠脉弥漫性病变,究竟该采取何种治疗策略呢?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赵昕教授由浅入深,以独到思考和前沿视野围绕这一争议话题展开了精彩论述。她指出:FFR指导下,对于弥漫病变,优选DCB联合DES治疗策略。

Point 1

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如何选择?FFR可以提供一定指导


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是目前认可度最高的两种冠脉介入治疗方式。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是冠脉介入治疗最常见的手段,但术后金属植入物会永久存在于人体中,极大程度影响了冠脉的生理功能,且易出现晚期追赶、极晚期支架梁断裂等风险;新兴的药物涂层球囊虽上市时间较短,临床循证证据没有药物洗脱支架充足,但因其无任何异物留存体内,保留血管自然的生理功能,为患者后续治疗保留了更多机会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术者和患者青睐;那么在针对复杂病变(弥漫性病变)应用中,究竟选择何种术式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赵昕教授表示FFR指导下的血运重建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多项临床研究均有显示,冠脉复杂病变程度越高,血栓风险越高。弥漫性病变作为冠脉复杂病变的一种,其血栓风险不言而明。临床上,弥漫病变指的是造影下显示长段连续性血管狭窄,即长病变;而长病变在临床上也多以“多个病变串联排列(串联病变)和弥漫性长病变”两种情况出现;既往研究显示,严重的弥漫钙化病变和分叉病变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风险的增高显著相关。

目前,临床医生多基于冠脉造影来评判是否为患者行PCI手术,而FFR自上世纪90年代诞生至今,30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均表明,FFR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冠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精准制定合理的治疗决策。目前指南也推荐,严重弥漫病变应在影像学联合功能学评估手段的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

Point 2

DCB可用于多种冠脉狭窄病变治疗,但有一定要求

2016年DCB中国专家共识指出,DCB可用于多种冠脉狭窄,多项临床试验也证实了DCB在治疗多种冠脉狭窄病变、小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RESTORE DCB的获批适应证包括了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和原发冠脉血管病变(2.00mm≤参考血管直径≤2.75mm)。

赵昕教授从现有的一些经典临床研究对DCB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剖析。
来自欧洲的OCTOPUS II研究是一项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人群中开展的前瞻性、单中心研究。试验共入组46例患者,以既往心梗史和多支血管病变为主,采用DCB进行治疗,6个月结果显示血管平均最小管腔直径和平均直径狭窄率相较于术后即刻出现了统计学差异,发生了正性重构,展现了DCB较好的疗效,不过分析基线情况发现,4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为药物球囊即刻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联合支架进行了治疗。
REVELATION研究是一项对比在STEMI患者中分别使用DCB和DES进行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共入组120例患者,进行1:1的随机分配,DCB组和DES组各60例(DCB组1例因结果不理想进行了DES补救治疗),进行9个月临床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晚期管腔丢失(LLL)DCB组[LLL:0.05 (-0.40 to 0.20)mm]不劣于DES组[LLL:0.00 (-0.16 to 0.10)mm] ,MACE事件两组也相当,说明了DCB应用于STEMI患者中的短期疗效是安全可靠的,如果出现治疗结果不理想或者不满足预处理要求可以采用药物支架进行补救或者联合治疗。
以上两组研究均表明了药物球囊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DCB的使用解除了支架对于血管的“禁锢”,不影响血管的正性重构,如果出现DCB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不满足预处理要求可以采用药物支架进行补救或者联合治疗。

2016年中国专家共识也对单纯药物球囊治疗的预处理条件进行了要求:残余狭窄≤30%;TIMI血流3级;无C型及以上夹层。

同时,赵昕教授对未来DCB发展方向进行了预判。

她认为,未来DCB将多应用于小血管病变、中远段血管病变等,相关的临床研究也如此;而对于原位大血管病变则仍然倾向于使用DCB+药物洗脱支架进行治疗。


Point 3

用事实说话,对于弥漫性病变,尤其是血管跨度较大的弥漫性病变,优选DCB+DES联合治疗

事实胜于雄辩。随后,赵昕教授分享了一例DCB+DES治疗左前降支完全闭塞病变的病例。

患者为70岁男性,主诉间断心前区疼痛5年,加重1天。曾于2020年3月25日于RCA植入支架2枚。既往高血压5年,吸烟史50余年。心脏超声提示EF 0.57,LV 45mm,BNP 275.6 pg/ml。此次入院后造影显示前降支弥漫性病变,导丝顺利通过病变后,进行预扩张处理,先后采用Sprinter 1.5mm× 15mm 球囊、 Emerge 2.0mm × 15mm 球囊、 ScoreFlex 2.0mm × 15mm 双导丝球囊、 NC Trek 2.5mm × 12mm 球囊处理均不能充分扩张病变,更换 Cutting Balloon 2.75mm × 6mm 无法通过 LAD 中段病变。行IVUS及FFR功能学检查提示,前降支病变存在夹层,且伴有严重钙化,残余狭窄>40%,FFR值为0.67。

考虑病变血管段直径跨度较大,单纯DCB处理难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以及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左主干病变处使用药物球囊治疗,于是决定先在FFR、IVUS指导下于前降支近中段串联植入3.5mm*21mm、2.75mm*24mm药物洗脱支架两枚。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行FFR检查结果仅为0.65,且IVUS提示病变中段存在肌桥,予以2.75*30mmDCB扩张治疗。DCB扩张后再次行FFR检查结果为0.87,治疗结果理想。

结合这一病例,赵昕教授指出,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合并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时具体的 PCI 策略需要借助冠状动脉影像学评估 如 IVUS 、 OCT 及 FFR 等辅助手段来优化介入治疗。对于心肌桥近端的狭窄病变,植入支架后MACE事件高于无心肌桥患者 。相比支架, DCB因其介入无植入的优势可为心肌桥相关狭窄病变患者保留更多后续治疗的机会。

赵教授总结:

对于弥漫性病变,FFR有助于罪犯血管的评估和干预,避免了过度治疗。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介入领域的革命性产品,尤其是RESTORE DCB特殊的涂层工艺和优异的通过性,使其与DES联用更令人安心。

当然,对于DCB的选择策略,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血管直径跨度较大的弥漫性病变,DCB+DES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策略。DCB与DES的联用,一方面保证了弥漫性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管植入物,为病人后续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让冠脉介入新技术最大程度造福于患者!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0616161400.png

主任医师,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研所副所长。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导师。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973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曾就职于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年完成心脏介入手术均超千例,拥有超万例的心脏介入操作经验。

长期致力于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救治及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左主干病变、多支及分叉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极深造诣。擅长采用准分子激光冠脉斑块销蚀术和冠脉旋磨术辅助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对重症心力衰竭和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临床经验丰富。

[辩论赛介绍]

2021年5月29日,第15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21)冠脉介入论坛“慎思明辨:精准介入下复杂病变DCB治疗之面面观”辩论活动如期举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担任本次辩论赛导师团团长,导师团成员包括唐山市工人医院纪征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秦勤教授、遵义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石蓓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俊峰教授。

下一期我们将为您分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杨文艺主任的观点:“精准介入下复杂病变(弥漫性病变)DCB only策略”。

阅读数: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