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年会暨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年会成功举办

2021年6月19日,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办的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年会暨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年会在上海市虹桥郁锦香宾馆隆重举行。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致欢迎辞。王春生教授首先对所有关心和支持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工作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上海市各个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的主任同道们表示衷心地感谢,随后王春生教授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文件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提供的上海各心脏中心数据报表入手,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当前开展单病种质控的意义和必要性,上海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学科优势的保持离不开上海各中心主任的共同努力。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通过视频电话,对上海市胸心外科专业的发展和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新成立的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殷切期望。

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谭申生主任在致辞中,系统回顾了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在2020年中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胸心外科今后的质控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上海市各大医疗机构配合上海市胸心临床外科中心工作,按时完成数据上报,建立上海市独特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数据库;在今后的质控工作中突出亮点,找出质控关键指标,形成上海特色向全国推广普及;加强胸心外科质控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政府部门认可的质控联合体组织机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到场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此外,出席开幕式的的领导和嘉宾还包括;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瑞金医院副院长赵强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田红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仁济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薛松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外科主任张海波教授。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医院魏来教授主持。

 出席开幕式致辞领导嘉宾

在简单而庄重的开场仪式后,会议转入了学术活动环节。本次会议紧紧围绕“以指南定规范,以规范提质量”这一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印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文件精神,会议除了讨论了国家卫健委公布的6个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房间隔缺损手术、室间隔缺损手术,以及心脏移植技术的质控标准(指标)制定与应用,还增加了对目前日趋增多的三尖瓣疾病的质控标准的讨论,充分体现了上海市胸心外科质控中心工作部署的超前意识。

会议学术活动共分四个章节,就8个心血管外科相关的病种,分别由中山医院、瑞金医院、长海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院7家医院的各位主任大咖就其牵头的单病种指南及质控标准稿进行解读,就如何开展单病种的质控及监管,单病种质量评价体系等质控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魏来教授分别就二尖瓣疾病2020年ACC/AHA指南进行解读及质控标准稿解读。

仁济医院薛松教授、黄日太教授就主动脉瓣疾病2020年ACC/AHA指南进行解读及质控标准稿解读。

长海医院韩林教授、乔帆教授就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最新指南及质控标准稿进行解读。

瑞金医院赵强教授、陈安清教授就冠心病的外科治疗的最新指南及质控标准修订稿进行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纲教授、张惠锋教授就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最新指南及质控标准进行解读。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海波教授、董卫教授就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最新指南及质控标准进行解读。

新华医院梅举教授、马南教授就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最新指南及质控标准进行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守国教授、孙晓宁教授、杨兆华教授就心脏移植的最新指南、人工心脏的应用现状及心脏移植质控标准等内容进行解读。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之际,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体心脏大血管外科人理应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全民健康的国家战略,立足本职工作,向百年目标奋进。相信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必将为上海市心脏大血管外科的长远高质量规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数: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