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线上赋能
细化深化亚专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能够举办线下会议非常难得。但同时我们也按照国家相关疫情防控的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
陈晓敏教授认为,线上会议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传播范围更广,地域和时间限制也较少。但线上会议和线下会议各有利弊,所以在兼顾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能最大程度发挥会议效果的最佳选择。
陈晓敏教授介绍,今年的会议仍以学术讲座、临床病例讨论与分享、手术演示这三大形式为主,同时按照心血管病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置了分论坛。
亮点一:亚专业设置更加精细
跟以往相比,此次会议在亚专业设置方面更加细化,内容也更加丰富。
亚专业设置得更多、更细,不同频道设置不同的亚专业内容,大家可以通过微官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也可以挤出零碎时间或是定时段观看,提高会议学习效率,这是此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亮点二:首次进行TAVR手术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将首次进行TAVR手术直播。陈晓敏教授表示:TAVR手术是目前全世界心血管内科最复杂的介入手术,是体现一个医院心内科技术水平的标志性手术。经过三年的努力,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TAVR手术业已成熟,不仅在技术上能够高质量独立开展,而且在数量上稳居宁波市第一,在全省也处于前列。“所以,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有实力有底气承担这次手术直播。”
线上线下会议结合的形式,拓展了会议的层面,也丰富了会议的内涵。
20年不变的办会宗旨
二十年如一日,天一国际心血管论坛有变化的只是办会形式更加多样和办会内容更加丰富,始终不变的是“引进、创新、合作、发展”的办会宗旨。
引进。即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进展。此次会议邀请国外专家进行线上授课,把国外的新进展引入到国内,同时邀请国内重量级专家来到现场或进行线上授课,介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如介入无植入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创新。国家鼓励创新,医疗界也需要创新。学科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可持续发展。“早年,国内支架、球囊全部进口,没有一个是国产的。现在不仅仅有国产,而且有些已经走出国门,让外国人用到我们中国的产品。”可以说,创新精神是陈晓敏教授最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也是会议永远不变的宗旨之一。
合作。即对周边医院进行传授辐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技术更快地传递下去,让更多医院掌握新技术。
发展。最后打造整个宁波地区共赢发展、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02
融合中医理念
注重整体健康
中医辩证施治,从人体的整体出发来辩证这个病的性质,西医量化指标来看待疾病的实质。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可以说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有别于其他会议的是,天一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连续数年与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联合举办,在会议中体现中医理念。作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敏教授对中西医结合理念有独到的见解。
“以前注重生物医学技术的治疗,现在更加关注整体,注重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健康,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加入双心跟康复论坛,符合中医理念。”
关注躯体与心理健康,设置双心论坛
“双心医学”指医生看病不仅仅关注心血管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注意患者有没有焦虑、抑郁等。陈晓敏教授提到,得了心脏病后,特别是得了严重心脏病后,50%以上的患者除了躯体上出现了问题,心理上也出现了问题,生活质量很差,需要心理医生干预。宁波市第一医院在双心医学领域有一定经验,所以这次专门设置双心论坛,让心内科医生跟心理科医生一起讨论,在关注患者躯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
注重社会功能健康,构建区域心脏康复联盟
中医看病不是看一个疾病,而是看整体,所以现在治疗患者不是仅仅是放个支架看一个病,而是身体、心理、社会能力都要提高。
心脏康复涵盖了营养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以及戒烟处方五大范围,它对得病以后患者功能的恢复,早日提高生活质量非常有帮助。从早期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到治疗,再到病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此次会议内容贯穿了心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康复是一个连续过程,不仅仅大医院做康复,二级医院、社区都在做康复,在患者的病期跟严重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有些适合大医院做,有些适合社区医院做,所以要构建康复的双向转诊诊疗体系。
陈晓敏教授介绍,早在2019年,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就被正式授牌为“国家心脏康复中心”,由其牵头,构建区域心脏康复联盟。
“这个联盟就是让跟我们有联系的医院加入到康复联盟,指导帮助区级或是基层医院提升康复能力水平,建设心脏康复中心,进行双向转诊。”联盟的建立,将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管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
03
更细、更新、更实=更精彩
十年,常常被看做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天一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今天是第20个年头,站在这个节点,最适合回忆过去,展望将来。
20年,从弱小到成熟,一步步发展壮大
回想20年发展历程,陈晓敏教授感慨万千,“20年前没想到会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发展真的超出预期。”
天一国际心血管论坛从诞生到一步步走来的20年,会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已经成为宁波乃至浙东地区最有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医学学术论坛。
先进性、前沿性、实用性、顶尖的授课专家和手术演示团队,是天一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能够持续受到关注,一步一步茁壮成长的关键。
20年,也见证了宁波地区心血管病的发展
天一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发展的20年,也是宁波地区乃至浙东地区心血管病发展的20年,会议的发展有利的促进了宁波地区心脏疾病的诊疗,促进了宁波地区心血管领域对外的交流,。会议让宁波与国内外心血管专家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学术关系,从而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下一个十年,更加精彩
天一国际心血管论坛的下一个十年,不只会议规模要大,还要做到更精细、更前沿、更实用。选题、选人要精;内容要新;最终要落到实处,要对临床有指导、有帮助。
“所有的会议没有实用性都是虚无的东西,开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实力,所以一定要实用。”陈晓敏教授特别强调。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正如天一阁大门楹联上所写的一样,希望天一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也能源源成长,惠及更多百姓健康。
专家简介
陈晓敏
宁波市第一医院首席专家 , 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二级),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宁波市杰出人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宁波市A类专家;宁波市卫生名医;首批宁波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宁波医疗卫生双优人才奖;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宁波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负责人兼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资深会员(FACC);浙江省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层单位负责人;浙江省首批区域专病中心心血管病学带头人;第一批宁波市省市共建心血管病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浙江省心血管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心血管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委;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
宁波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宁波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点负责人兼导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宁波医院站导师。
扫码进入大会微官网
查看更多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