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房颤介入治疗关键技术国际论坛圆满举办:突出实用,注重实效

七月风雨,同舟共济。疫情无情,人间有情。

2021年7月23-24日,在这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日子里,第十三届房颤介入治疗关键技术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名誉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论坛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论坛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燕生教授,论坛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菁教授,论坛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康教授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心血管领域专家医师齐聚一堂。


会议以北京线下会场为主,线上连线办会为辅,通过学术讲座的方式,回顾总结过去一年中房颤介入治疗领域内的宝贵经验和创新成果,旨在为行业先行者提供方向,探明新思路,聚焦房颤介入领域先进技术,传授医师实战技巧,共同推动我国心脏电生理事业快速发展。

大咖寄语,促进学科健康向前发展

▼▼▼

丁燕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伴随科技的进步,电生理对心脏病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电生理学科的发展也愈加枝繁叶茂。

第十三届房颤介入治疗关键技术国际论坛相比于往届,无论是专家阵容、日程设置还是会议规模都有精心的准备。为心血管领域青年学者打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赋予了学科更多活力、火花、动力,使得学科能长期、健康发展。

“如果你参加这个会,你会了解到房颤治疗的最新动态,国际上目前的趋势是什么,动态是什么,可能会对于房颤工作开展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下一步房颤如何去做,朝哪个方向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郭继鸿:坚持了13年的成功


郭继鸿教授致辞

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上,郭继鸿教授首先为论坛致开场辞。


郭继鸿教授指出,本次会议能够成功召开,充分体现了举办者不畏任何困难的精神。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台风洪水还在肆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仍然坚持追求科学,追求知识,这非常难能可贵。

“每年的论坛我都会参加,今年我站在这里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了半途而废,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所以坚持了13年之久的房颤介入治疗关键技术国际论坛本身就是成功的。”

十多年来,房颤介入治疗关键技术国际论坛见证陪伴了中国房颤介入治疗技术从起步到如今的黄金时代,一大批优质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成为中国心脏电生理事业的中流砥柱,相信本次论坛一定会以丰富的学术内容带给各位同道满满收获。


马长生:期待未来涌现更多原创研究


马长生教授线上致辞

马长生教授对会议召开的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指出,30年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办了电生理射频消融研讨会,许多国外的专家来做手术,可以说是中国开展射频消融学术会议的第一站。30年后举办了第十三届房颤介入治疗关键技术国际论坛,房颤消融走到现在,房颤管理治疗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房颤消融一年将会做到100万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房颤领域要有更多来自中国的原创性研究,来自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


电生理房颤过去被认为是最艰苦、最难看到成就的专业,但现在它变成了最好的专业,因为安全性高,手术压力相对较低,我们可以提高治疗效率,节约时间投入到临床研究中去。

“我相信未来在我们70后、80后、90后电生理人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电生理可以走向世界领先地位。”

吴书林:房颤治疗迎来节律控制

吴书林教授线上致辞

最后,吴书林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了房颤综合管理的治疗理念。近年来,房颤介入治疗进展迅猛,联合导管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等治疗方式明显提高了房颤消融的成功率,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也缩短了电生理医生的学习曲线。


《201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 中提出了5个领域综合管理的理念,到《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提出了多层次管理多学科管理。以后不管是继发性还是阵发性房颤,可能都会以节律控制为主。

作为论坛执行主席,周菁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离不开现场及线上多位专家同道的支持,大会内容丰富,涉及房颤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相信通过本次会议交流,必将为与会同道带来新的思考和方向。

百家争鸣,普及推广房颤治疗新技术新理念

▼▼▼

在简短的开幕式过后,大会正式进入学术会议日程。本次论坛共计28个学术讲座,包括房颤的术前术后管理、房颤消融新技术演示、左心耳封堵、房颤患者抗凝等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特别邀请到来自美国的苏加林教授分享EP相关的心房解剖学与心腔内超声,德国的欧阳非凡教授介绍房颤导管消融新技术,以及挪威的陈健教授以“持续房颤欧洲消融策略”为主题做了精彩演讲。

微信截图_20210730143705.png

在7月23日晚间,丁燕生教授、周菁教授主持召开了房颤病例讨论专场,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清华长庚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天津胸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10名优秀中青年医师,分享了各自在临床中遇到的挑战病例,在点评专家的指导交流下,全方位分享交流临床诊疗及房颤管理的方法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含金量满满”的培训课程引发与会专家学者深入讨论的同时,也受到了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郭继鸿教授、马长生教授等多位专家均认为,论坛的举办极具创新意义,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可以掌握疾病的不同诊疗方法,促进房颤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普及。总的来说,论坛已不再局限于学习层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丁燕生教授在会后总结时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已经超出了预期。房颤介入治疗关键技术国际论坛已经举办了13届,每年都是一次总结,每年也是一次展望,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展望未来一年的方向。

“房颤治疗的进展有目共睹,由于医疗器械器材的发展,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高密度、高精度、高智能、高效能的一个全新阶段。对于术者来讲,学习曲线大大缩短甚至有了质的飞跃。未来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能够有更多的医生关注房颤治疗,并将新的治疗模式推广至千家万户,让更多患者获益。”

阅读数: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