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高峰,不断进取,他克服困难,率先运用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一革命性技术,为患者带来福音。
他是全国心脏外科领域为数不多的,能够独立开展胸腔镜微创技术的青年才俊。
他是一名卓越医者,也是一名文艺青年。
一位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医者;一位懂生活,有情怀的文艺青年。他就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王圣。
初识王圣医生,略显与众不同,他的发型和气质,颇具“文艺”范儿。一番深入交谈后,越发感知他在心脏外科诊疗领域,更具有一股专注劲儿。
心脏,是人体作为精密的“仪器”,它以一天近10万次的规律跳动,但它有时也会遇到“麻烦”。在大家传统认识里,心脏手术都是大切口、高风险的一类手术,年龄大、身体状态差的病患,通常很难承受这种巨大压力,极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开启了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治疗的新时代。在TAVR手术发明之前,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只能通过外科开刀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但是很多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以至于无法接受外科手术。2002年,法国医生Alain Cribier教授为病人进行了世界首例TAVR手术,带来了心脏介入治疗的又一次变革。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程兆云副院长预测到TAVR技术将是未来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于是委派王圣先后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此项技术。他先是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修半年,2017年,王圣前往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系统学习TAVR技术,一年时间,他完成了经股动脉、经心尖、经升主动脉等各个路径的TAVR培训。要从一个外科医生,转换到不但会开刀还会做介入的“双面医者”,需要付出更多艰辛。2018年5月,王圣回到国内,开始组建TAVR团队,但从无到有的过程自然是艰难的。TAVR需要多科室团队配合,当时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还从没有开展过这项技术,除了王圣外,TAVR团队需要的麻醉、超声、CT等技术没有人专门学过,所有都是从零开始。为保证TAVR的顺利开展,王圣教授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从带领团队熟悉技术,到筛选病例,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四个月的准备时间,2018年9月王圣医生团队的第一例TAVR手术圆满成功,目前在医院成熟开展。勇于突破,不断超越。熟练开展TAVR技术后,程兆云教授鼓励王圣团队向胸腔镜微创技术进军,自2019年至今,该团队已完成百余例手术,在二尖瓣修复、二尖瓣置换等全腔镜微创治疗心脏疾病方面,完成了从探索到成熟运用的跨越。立足河南,发声国际。2020年王圣团队代表医院受邀亮相中国结构周,带领团队独立完成一例高龄高危主动脉瓣返流患者经股动脉TAVR手术直播演示。在省内,为了让更多的医生了解TAVR技术和胸腔镜微创技术,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王圣医生一直在奔走,向更多基层单位的医生普及心脏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2021年6月30日,王圣主任团队在首届TaurusOne多中心技术联播研讨会上,面向全国现场直播一例经股动脉TAVI,线上观看人数达38000人次,全国多个知名心脏中心,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见证了精彩时刻。
事业上,王圣医生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工作之外,他还是一位文艺青年。“成长之路,我们都知道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磨难,真正的高手、名宿无不是经历重重的考验”。这是王圣在自己著作的《一个外科医生眼中的世界》写到的一句话。他用文字记录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并将这本书命名为《成长》(一),当然,我们同王圣主任一样,也期待更多的“成长“。
懂生活才是真修行,懂生活才会更努力地去工作。求索,永无止境,医学亦是如此。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学,对于未来,王圣医生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来提升自我,提升团队。医者仁术,心存博爱,夫医者,大道也,功与良相等。王圣医生正带领团队,在医学之路上不断探索,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践行初心使命,以匠医匠人和无悔担当守护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