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耳”撑伞、防范卒中,福建省首例县域医院房颤“一站式”手术,福建省首例县域医院左心耳封堵术

近期,泉州市德化县医院心血管内科蓝文聪主任带领团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名医工作室指导帮助下,在超声科、放射科等科室配合下,成功开展了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手术,实现了德化县医院该技术零的突破。同时,该院也成为福建省首家开展房颤“一站式”手术以及首家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县域医院。这标志着德化县医院在房颤诊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房颤综合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此次接受“一站式”介入治疗的是一名76岁女性患者。德化县医院蓝文聪主任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该患者近期出现症状性阵发性房颤,伴有高血压,既往有过脑梗死,平时服用华法林,但凝血指标控制不佳,尚存在肾功能异常等情况。依此对患者进行房颤栓塞风险及出血风险评分,分别为CHA2DS2-VASc评分:7分,HAS-BLED评分:4分,属于高栓塞(卒中)风险,且长期抗凝高出血风险患者,同时患者明确表示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

蓝主任把患者收治住院后完善了经胸和经食道心脏超声、左房CTA等各项辅助检查,左心耳内没有发现血栓。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行“左心耳封堵+射频消融术”一站式手术。不仅减轻房颤症状、改善心功能,同时预防卒中,还避免了长期口服抗凝药的出血风险,一次解决三大“难题”。

蓝主任第一时间联系上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名医工作室,陈良龙教授指派电生理组陈建华教授、王伟伟教授和结构性心脏病组方军教授前往指导。在确定了手术时间后,蓝主任带领全科医生进行了术前讨论并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

2021年8月9日14:30,手术正式开始。陈建华教授、王伟伟教授带领蓝文聪主任进行房间隔穿刺,并对患者左右肺静脉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患者恢复窦性心律。随后,由方军教授带领蓝文聪主任对患者进行左心耳造影,造影提示为风向标型左心耳。在精确测量左心耳开口宽度和深度后,选择了2632封堵器,经输送鞘管送至左心耳成功封堵。DSA透视下多体位造影显示无明显分流,床边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正确,心脏各组织结构均无受影响。两个手术共历时2小时多,手术顺利完成。随访一个月,患者无不适,恢复良好。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是房颤大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者已达1000万,而房颤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比确诊率更高。部分房颤患者因无明显症状而未引起重视。

房颤危害很大,一是脑卒中,二是影响生活质量。房颤发作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排入心室,引起心功能下降,出现症状,同时血流瘀滞,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将导致脑栓塞(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无房颤患者的2 ~ 7 倍。来自国际多中心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左心耳作为心源性血栓的发源地比例竟高达100%。

房颤的治疗原则:一是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二是通过恢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率改善症状。导管消融技术针对房颤来源部位肺静脉前庭进行隔离,使心律转成正常窦性心律,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左心耳封堵术则针对左心房最主要血栓形成部位——左心耳进行封堵,去除最主要血栓来源,达到预防脑栓塞的目的。两种介入手术完美结合可以“一站式”解决房颤的危害,优势在于:在左心耳封堵去除血栓来源后,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从而在预防卒中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再结合导管消融恢复并维持正常窦性心律,进而改善症状,可使患者获得稳定的远期治疗效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方军教授介绍,导管消融的主要适应证是症状性房颤,特别是阵发性房颤,目的是改善心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降低脑卒中风险;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证是脑卒中风险高(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需要长期抗凝治疗,同时因出血风险高(HAS-BLED评分≥3分或有出血史等)等不能长期坚持抗凝的房颤患者,目的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但不能改善房颤症状。两者适应证不同,作用互补。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应该进行充分评估,对于同时有左心耳封堵和导管消融适应证的患者,“一站式”介入手术除了在治疗效果上具有协同互补优势外,从经济效益而言,“一站式”手术可以减少住院费用和相关器械费用,实际费用远低于分次手术费用,同时由于两种手术都需要穿刺房间隔,“一站式”手术仅需穿刺一次,在减少费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多次穿刺房间隔带来的心包填塞等风险。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医院房颤“一站式”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福建省县域医院心血管内科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打开了新的篇章,将为县域房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安全、更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名医工作室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支持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号召,以协助更多福建省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优秀医疗团队及医技人员为己任,为广大房颤患者提供“家门口治疗”的医疗服务,以实际行动减轻患者及其家庭路费、住宿、饮食、陪护等经济负担,助力健康福建新发展。

附1:《中国左心耳封堵专家共识》左心耳封堵适应症

附2:房颤患者卒中及长期抗凝出血风险评分标准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0913180226.png

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副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兼冠脉介入学组副组长、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诊疗与科研工作,擅长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血管超声医学。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

微信截图_20210913180238.png

心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黄金会员。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和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微信截图_20210913180246.png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导师,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房颤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福建省心电学会理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心血管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律心电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律学分会常务理。

主要技术专长: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永久心脏起搏器、ICD植入治疗等。

微信截图_20210913180252.png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福建省海医会心律学分会委员,擅长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手术。

微信截图_20210913180300.png

内三科副主任,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学分会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委员、泉州市医学会老年分会常务委员、泉州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一届委员。


阅读数: 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