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冠脉粥样硬化负荷比较:冠脉CT的定量斑块分析

健心知著

2021.05.26

第65期

1.png

冠脉粥样硬化负荷比较:冠脉CT的定量斑块分析

2.png

刘健、孙浩宁、卢亚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从最初的侵入性技术,如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到最近使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CCTA)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定性和定量评估的非侵入性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这一领域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了测定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严重程度和位置以指导干预的预后意义和治疗效益。在继往的研究中,不同位置的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通常存在差异,回旋支的病变相对更为简单,且钙化评分较低。

文章介绍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动态观察队列研究,旨在评估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即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组成的差异。本文于2021年3月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了PARADIGM研究中7国家13个中心的2252例初诊冠心病的患者,排除了已经接受血运重建及CCTA图像缺失的患者,最终纳入1271名患者,共包含3813处冠脉病变。这些患者均进行了CCTA检查,并基于Hounsfield密度单位,对这些斑块体积及不同组成部分(坏死核心、纤维脂质、纤维和钙化)进行了定量的测定。其后所有分析均基于单个病变进行。主要终点为CCTA下三支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的差异。次要终点包括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差异和最狭窄病变的定位。

3.png

图1:定量分析示例

研究结果

4.png

图2:1271名患者的基线特征

5.png

图3: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和组成的比较

6.png

  图4:不同血管的斑块组成差异

每条血管的斑块组成概况:

(A)低密度斑块在LCX中较少见(P<0.001)

(B) 与LAD和RCA相比,在LCX中,坏死核心(≤30 HU)和纤维脂肪斑块(31-130 HU)占总斑块体积的比例更小,而钙化斑块(>350 HU)所占比例更大。

CCTA中,LCX组总斑块体积最小(10.0±29.4 mm3), RCA组次之(32.8±82.7 mm3, P< 0.001),LAD组总斑块体积最大(58.6±83.3 mm3, P< 0.001)(如图3)。与LAD(21.4%)和RCA (10.9%, P< 0.001)相比,LCX中高危斑块特征的发生率(3.8%)更低。在LCX中,与RCA和LAD相比,最狭窄的病变更容易被归类为大量钙化(55.3% vs. 39.4% vs. 32.7%, P < 0.001)(如图6)。LCX组狭窄程度中位数最低 (16.2%),LAD组最高(21.3%, P< 0.001)。与RCA和LAD相比,LCX的病变更多发生在远端(P< 0.001)。

7.png

图5:比较LAD和RCA与LCX中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和斑块组成亚组比例

8.png

图6:冠状动脉最严重狭窄处的特征。(*P<0.001 ;**P<0.05)

结  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不同冠状动脉中的演变存在差异,与LAD和RCA相比,LCX的斑块负荷更低,且组成存在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不同环境可能导致不同冠状动脉之间的急性冠脉事件风险存在差异。

点评

通常我们将具备正性重构、低衰减斑块、点状钙化、餐巾环征等特征的斑块定性地视作高危斑块。而对于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负荷、组成等定量特征的关注仍较少。本研究证实了不同主要冠脉血管将导致不同方向的斑块演变,而如何更为详细地综合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动脉斑块特征,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从而指导临床决策是值得我们未来探索的方向之一。

阅读数: 120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