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丨学龄期儿童心周脂肪量与心脏结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健心知著

2021.05.12

第61期

学龄期儿童心周脂肪量与心脏结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刘健、聂文畅、孙浩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心周脂肪包括心外膜脂肪及心包旁脂肪,已有前瞻研究证实其增加多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在成人中,心包脂肪量与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 LVM)及左心室质量容积比(Left ventricular Mass-to-Volume Ratio, LMVR)增加显著相关,而后两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上述危险因素已在长期追踪中证实在生命早期即可产生心血管不良影响,但心包脂肪是否从幼时就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仍未得到证实。

文章介绍

本研究对10岁儿童群体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获得心包脂肪量及血脂、血压等指标,评价其相关性,旨在明确二者在儿童人群中的关系。本研究于2021年3月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来源于荷兰的Generation R研究,收集了其中测定了基线指标并在约1.1月后完善心脏核磁的儿童入组病例,这些儿童的中位年龄为9.9岁。所测定的儿童体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等。心周脂肪质量由心脏核磁测定并经身高校正,LVM及LMVR均由心脏核磁测定。心脏危险因素包括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的肋下缘至髂嵴之间的区域脂肪组织百分比、血压、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研究结果

本研究一共纳入了2892例患者,按照荷兰参考生长曲线阈值,将体重较轻及正常者均归为正常组(2404例),超重者及肥胖者均归为超重组(488例)。正常组心周脂肪指数约为3.6,而在超重组为4.7。超重组较正常组具有更多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心周脂肪每升高一个标准差,即提示可能存在更高的LVMR、更高的肋髂嵴间脂肪量及致动脉粥样硬化型脂质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心周脂肪组织指数与LVM、血压、血糖水平无关(如图1)。上述相关趋势在每个儿童人群中都存在,但在正常体重儿童中的相关性较肥胖儿童更弱(如图2)。

图1:心周脂肪量每增加1标准差,高LMVR、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增加

图2:上述危险因素随心周脂肪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二组均有体现,以超重组为著

结  论

不管是肥胖还是正常体型,心周脂肪组织量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与心脏适应性改变(如心室肥厚所致心肌质量增加)及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

点 评

本研究着力探索儿童心周脂肪量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填补了既往研究中二者相关性在儿童的空白。其中,LMVR指标体现的是心肌的致密程度,并与除左心室肥厚外的心脏疾病也密切相关。心周脂肪量与多种心脏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在正常组和超重组表现略有差异,这说明了在儿童时期控制体重对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性。此外,本研究为一横断面研究,未对入组患者进行追踪,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涉及对照研究来明确儿童时期心周脂肪及危险因素等对预后的影响。

阅读数: 70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