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进展,传递大湾区血脂管理之声:2022年中国大湾区慢病管理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
图片

长期以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普遍流行,而对于危险因素的控制仍存在短板,慢病防治与管理体系仍待完善。

2022年3月21日,由亚洲心脏病学会、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协会、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主办的2022年中国大湾区慢病管理专家研讨会于线上召开。
图片

本次会议邀请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宾建平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修建成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平生教授、深圳市中医院刘强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样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谭宁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区文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怡教授等二十余位来自大湾区的相关领域专家,云端畅谈慢病管理策略与进展。

聚焦降压、调脂新药物,解读进展正当时

▼▼▼

图片

会议在修建成教授主持下正式开启学术大幕。

图片

大会主陈纪言教授首先发表了致辞。他表示,通过一系列研究已经表明 LDL-C 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研究深入脂蛋白(a)、甘油三酯也可能成为继LDL-C之后的新靶点。可以预期,未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治疗过程中,调脂治疗将是最重要的领域。同时指出由于在临床中仍有许多需求仍未被满足,而一些新型药物如PCSK9抑制剂以及即将上市的siRNA疗法降脂新药英克西兰将会为降脂治疗提供更多选择,他十分期待通过大会与各位专家围绕以上话题展开交流。

图片

大会主席宾建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血脂管理非常重要,但临床中仍存在许多痛点及难点,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一些新型调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相继展开研究并获得成功,而Inclisiran作为一项新选择在作用机制以及循证医学中都累积了许多新证据。他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同各位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从而进一步为慢病管理提供有力帮助。

刘强:创新共晶体,降压新突破——沙库巴曲缬沙坦

图片

高血压引起的死亡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我国高血压人数达2.45亿,死亡率达到了25%,控制率远低于西方国家;高血压导致的疾病负荷逐年上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我国高血压防治任重道远。正因如此,中国对新型降压药物的需求更为迫切。

目前,首个ARNI类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高血压治疗,刘强教授围绕其作用机制、特点等方面展开了详细介绍。他指出由于传统降压治疗仍存不足,聚焦于抑制升压机制,忽视了增强降压机制的新靶点,与传统降压药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降幅大、起效快、24H控压的特点;发挥出了强效降压、靶器官保护以及心血管事件链全程获益的临床价值

吴平生:“血脂疫苗”开启降脂新时代,英克西兰创新机制与循证之路

图片

PCSK9是LDL-C的调节器,通过细胞内与细胞外降解LDL受体 (LDLR) 从而降低LDL-C的清除。PCSK9单克隆抗体有很好的临床表现,但随着时间推移降低LDL-C效能逐渐衰减,有较高水平的免疫原性以及较高注射部位反应率的局限。而siRNA可以调控特定基因表达,开启了心血管治疗新方向。

英克西兰是心血管领域全球首个siRNA 类药物,吴平生教授对其做了全面解读,与单抗类PCSK9抑制剂药物不同,英克西兰通过直接阻止肝脏中PCSK9蛋白的产生发挥作用,有效降低LDL-C水平且稳定持久,目前其国内三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通过研究数据显示其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相信随着研究数据累积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证据。

别出心裁,多角度深入探讨血脂管理

▼▼▼

在两位教授带来重磅的热点解读之后,大会特别设立了四大话题,邀请各位专家以小组形式展开深入交流。

话题一:关于血脂管理现状和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图片

陈样新教授担任讨论组长,宾建平教授作为点评嘉宾,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梁健球教授、广州和睦家医院危敏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李沛威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冯力教授围绕是否认可累积LDL-C暴露量的临床意义,如何评价患者长期血脂控制水平,LDL-C临床管理的最大障碍,以及现有降脂治疗方法的局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陈样新教授作为代表进行了总结,他说到关于LDL-C暴露量长期的价值以及临床实践中如何操作还需要后续更多地探讨,在临床中造成患者降脂治疗水平不达标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患者依从性、药物安全性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目前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较重要的血脂指标如脂蛋白(a)还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干预。

话题二:关于血脂管理相关指南、共识讨论

图片

谭宁教授担任讨论组长,陈纪言教授担任点评嘉宾,深圳市人民医院袁杰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王侠教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陈钟欣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公信教授参与讨论了对不同ASCVD风险的患者降脂目标推荐,如何看待目前PCSK9i在指南中的定位,以及如何看待siRNA药物未来在指南中的定位等问题。

谭宁教授代表小组总结到对于降胆固醇而言LDL-C越低越好,希望在此方面英克西兰能够发挥出优秀效果。PCSK9i可能在指南中将逐步占主导地位,可以在PCSK9i基础上增加如他汀等其他药物从而使患者治疗更有效达标。对于英克西兰的临床效果拭目以待,希望未来其应用能够真正造福于患者。

话题三:关于siRNA机制讨论

图片

区文超教授担任组长,吴平生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晓东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吕渭辉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陈琮教授、东莞康华医院赵榆华教授就siRNA作用机制、优势等内容进行了互动。

区文超教授分享了小组讨论结果,siRNA的作用机制改变了治疗长期以来仅限于蛋白层面的理念和手段,siRNA的出现促使整体治疗方向前移,能够整体提高治疗手段水平。siRNA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免疫逃逸,没有抗抗体反应在体内产生。作为一种新手段,由于目前对siRNA所积累的经验不够充足,所以仍需进一步地观察和探讨,同时对其临床效用也充满期待。

话题四:关于英克西兰的研究数据讨论

图片

刘强教授担任讨论组长,珠海市人民医院姜小飞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汪润教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赵雅红教授、香港屯门医院林贺教授共同讨论了英克西兰的产品优势、研究数据等内容。


经过充分讨论,各位教授认为英克西兰的给药方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在患者依从性方面可能会更有价值;对于其适用人群范围还需通过进一步的临床数据观察和积累。

本次大会召开备受关注,线上观看人次达10000余,各讨论分会场实时观看人次超3000,会上各位专家讨论热烈,通过云端传递出来自大湾区的学术之声,展现了大湾区先试先行的学术精神。同时也映衬出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为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促进大湾区心血管事业发展的初心与理念。相信未来,分会主委修建成教授将继续秉持这份理念,团结区域内更多专家,陆续开展更多高质量、专业、实用的学术活动,为推动整个地区心血管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作出贡献。

阅读数: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