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正当时!共论电极导线管理及植入装置感染全球问题
第九届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
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

隆重召开

图片

目前,全球每年有6万以上患者发生起搏器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

其中60%以上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由此导致的死亡率每年高达26%-35%

与此同时,我国起搏器植入也突破10万

感染率居高不下,死亡率逐阶上升,患者生命正遭受极大威胁
如何早期、正确识别感染?何种情况下应及时转诊?采取哪些管理策略更加行之有效?

这一系列问题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专家发起了挑战。

【立足国际背景,结合国内现状
早在十年前,起搏器植入后发生感染及并发症处理已是一项棘手难题,在中国,以李学斌教授为代表的众多专家已意识到该问题所造成的严峻形势;由此,第一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起搏器植入数量不断增加,由电极导线引发的感染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导线管理及植入装置感染的问题,需要每一位起搏电生理医生重视起来

4月22日-4月24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联合举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Mayo Clinic查咏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的第九届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如期于线上圆满召开。

云端盛会别样精彩

寄语未来创新发展

▼▼▼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昃峰教授主持。

大会主席、中国心电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李学斌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大会名誉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分别发表了致辞。

李学斌: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图片

李学斌教授首先代表组委会对所有专家的参会表示欢迎,他说到,自2013年首届大会举办,至今已十年,一路走来离不开众多兄弟科室和各位专家的支持;特别对已故著名华裔专家李剑明教授进行了缅怀,李剑明教授担任多年的大会主席,一直关心和致力于中国电生理起搏事业发展,极大推动了中美两国心电学术交流与合作。

李学斌教授表示,随着时间推移,全球及我国心脏植入装置的手术量将逐年增加,电极导线管理及植入装置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势必将面临更大挑战;因此通过持续举办学术会议,让全球专家互通有无,对于推动植入器械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郭继鸿:踏遍荆棘,勇攀学术高峰

图片

郭继鸿教授代表中国心电学会、全国心电医联体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作为我国心电生理领域的先行者,郭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大会与全国领域内众多同道共同努力,踏遍荆棘;从早期对CIED感染的基本认知,处理原则和器械操作的探索,到目前多种先进设备和仪器的开发;学术领域从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学术水平也已同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并跑。

“生有期,学无涯”,唯有无休止地驶向彼岸,才能促进学科不停向前发展。

吴书林:在学术交流中共同进步

图片

吴书林教授代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向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随着心律植入装置的逐年增加,电极导线故障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因此关于植入装置相关感染的识别、个体化电极导线管理策略、电极拔除的优化处理方式等,都值得深入探讨;大会的持续举办为各位同道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进步的学术平台。

马长生:分享中国经验,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图片

马长生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祝贺了本次大会的隆重召开,他说到,心脏植入装置的故障和感染是临床中的基础问题,但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过去20年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起搏电极感染和拔除管理中心,完成数千例手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通过大会,各位参会专家、同道能够分享来自中国的研究和经验,共同为提高我国心律植入器械的管理水平贡献力量。

张澍:加强感染预防、处理认知

图片

张澍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我国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加深对装置感染的认识;其次需加强对装置感染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处理;再次要推动制定装置感染临床处理规范,最后强调了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华伟:重视感染早期判断与处理

图片
华伟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向大会送上寄语,同样在致辞中强调了植入器械感染早期判断和及时处理的重要性;希望全国各地的专家、同道能够通过本次大会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经典圆桌讨论

连线欧美国际专家 从疑难病例出发

▼▼▼

图片
大会从举办初始便与国际接轨,聆听来自国际专家的声音,互通学术有无,为促进学科发展切实解决临床问题赋予重要意义。
全球电极处理专家圆桌会议作为经典板块,每年坚持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从临床疑难病例出发,交流经验与见解。
查咏梅教授、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Hospital Charles J. Love教授、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gel Lever教授、Providence St. Joseph Medical Center Raymond H.M. Schaerf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方全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燕生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许静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良荣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文娟教授等数十位专家,共同对国内多家中心汇报的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起搏器相关感染、合并有起搏器植入囊袋破溃的起搏器更换等疑难病例,围绕处理策略、操作难点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圆桌会持续近4个小时,中外专家打破时空局限,讨论非常热烈,共同呈现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观点碰撞。

全球视野 聚焦前沿

国内外先进中心 交流经验

▼▼▼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Mayo clinic Fred M.Kusumoto教授通过三个典型病例,结合目前指南推荐及临床研究结果,分享了功能电极的临床处理策略和思考;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gel Lever教授介绍了机械旋转拔除工具的复杂病例临床应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中国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拔除现状及进展进行汇报。

Mayo Clinic查咏梅教授分享了心脏起搏器电极拔除的全球数据统计和Mayo Clinic临床经验Providence St.Joseph Medical Center Raymond H.M.Schaerf教授从多角度出发对电极拔除术进行了讲解Johanniter Hospital Brigitte Osswald教授阐述了电极拔除术中激光鞘管和机械拔除鞘管的选择及应用
Memorial Cardiology Medical Group Mark Young Lee教授全面讲解了CIED感染和处理策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介绍了减少CIED更换术感染的策略


【路虽远,行则将至

“导线拔除问题不能回避,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

(源自李学斌教授访谈)

简短的话语间满是李学斌教授应对各项挑战的有力回答。

图片

大会进入第十个年头,从最初的“感染会”发展到普及电极导线管理的综合高峰论坛,折射出的是深耕电生理起搏领域众多专家数十年积累的专业敏感度与尊重科学、敬畏生命的职业责任感。
三天的会议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大会主席李学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言语间满满的,是对各位参会专家给予支持的无限感谢:
“正是有这么多位专家的不懈支持,我们的会议才能举办得这么成功。有些专家在兼顾医院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地参与会议讨论。我真的非常感动。谢谢!”
如今,在众多专家的努力下,我国起搏电生理事业发展迅速。
大会举办期间受到了领域内专家、同道的极大关注,参与(观看)达27710人次。为期3天的大会邀请了包括美国、欧洲、新西兰等国际、国内众多相关领域专家,除全球电极处理专家圆桌会议、主旨讲课等板块外,会议特别围绕个体化电极导线管理策略、优化处理流程、识别电极导线故障、更换升级处理策略等内容设计讨论专题,切实奉上了一场具有全球视野的学术盛宴。
未来,大会也将通过合作更多开展起搏器植入感染发生率的相关研究,得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数据库;同时也将开展更加丰富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争取更多地造福全国患者。

【会议瞬间·精彩回眸

(以下仅为部分截图,未能完整呈现会议精彩阵容。更多内容,请进入直播链接查看。)

图片

电极导线管理论坛

图片

CRT植入技术论坛

图片

图片图片
起搏器综合管理论坛

图片无导线起搏论坛

图片

希浦系统及心衰管理论坛

图片

S-ICD论坛

图片

心血管外科论坛

图片

心衰综合管理论坛

图片

起搏器植入论坛

图片

ICD电极管理论坛



中国心脏电生理领域的“黄埔军校”

1988年郭继鸿教授创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电生理室,为此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30余年的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此后,他与李学斌教授共同开展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电生理学习班,被誉为中国心脏电生理领域的“黄埔军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最早将多种电极导线拔除工具引入国内应用于临床,并且完成国内首例经股静脉针眼圈套器电极导线拔除,首例机械扩张鞘和激光鞘管电极导线拔除。

多年来,中心还致力于遗传性心律失常及晕厥猝死的基础研究。目前已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电极导线拔除及管理中心,每年拔除电极导线超过500根,拥有国内大规模的CIED感染数据库,在心脏起搏植入及电极导线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先进经验,30年来挽救了2万余名患者生命。

阅读数: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