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NYSE:BSX)宣布旗下DIRECTSENSE™技术正式在中国上市。该技术于2022年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搭载于RHYTHMIA HDx™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中,配合INTELLANAV MiFi OI磁定位微电极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用于监测心脏射频消融手术过程中局部阻抗变化。作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对消融导管头端附近的局部阻抗(电阻)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的工具,DIRECTSENSE技术将辅助心脏电生理医生在术中获得更多的真实消融反馈信息,从而优化治疗。
基本情况:
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曾于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外科进行了“二尖瓣成型+三尖瓣成型+左房MAZE术+左心耳切除术”,术后复发房扑,令其痛苦不已。该患者慕名找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黄卫斌主任求医。在黄主任的带领下,其团队于2022年5月13日进行内科射频消融术。
术前分析:
患者至手术室时为窦性心律,常规消毒铺巾,放置冠状窦十级导管,CS近端210ms Burst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周长约350ms,CS由近端往远端激动。借助Rhythmia连续自动标测系统,利用Orion高密度标测导管快速标测右房,6分25秒,选取有效标测点13831个(Projection Distance=2mm)。激动标测提示:右房高位间隔最早激动,右房激动时间约占心动过速周长1/3;右房为被动激动,房速可能来源于左房。遂穿刺房间隔至左房。穿间隔过程中,房速中止转为窦律。再次CS近端210ms Burst刺激诱发出相同房速(周长约350ms,CS由近端往远端激动)。利用Orion高密度标测导管快速标测左房,8分钟57秒,选取有效标测点15349个(Projection Distance=2mm)。激动标测提示:左房心底部有一横向阻滞线,由右下肺静脉延续至二尖瓣环,阻滞线完整无漏点,可能为外科手术二尖瓣峡部线;左肺前顶部也有一横向阻滞线,阻滞线延续至左上肺静脉,未延续至右上肺静脉(标记为GAP1:前上顶阻滞线与右上肺静脉间漏点),可能为外科MAZE手术顶部线;左肺后壁有一纵向阻滞线,阻滞线向上延续至前顶部横向阻滞线,向下未延续至心底部阻滞线或二尖瓣(标记为GAP2:左肺后壁阻滞线与心底部/二尖瓣环间漏点)。房速机制为借助此两处GAP,绕前顶部阻滞线与左肺后壁阻滞线组成的传导屏障逆钟向大折返。
手术过程:
在快速、准确诊断及分析患者心动过速原因后,黄卫斌主任团队立即制定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方案。黄卫斌主任利用波士顿科学INTELLANAV™ MiFi OI磁定位微电极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局部阻抗监测技术下,于前上顶阻滞线与右上肺静脉间GAP(GAP1)处以35W,43°功率控制模式首次放电3秒,心动过速终止,转为窦律。首次放电,初始局部阻抗为89Ω,放电3秒,心动过速终止,转为窦律。黄卫斌主任在患者右上前顶部关键部位巩固放电6次,每次20-30秒不等,共放电146秒。放电前初始局部阻抗82-89欧姆,放电过程中,局部阻抗下降约4-8Ω。考虑病人有过外科手术史,左房经外科手术干预过,左房初始局部阻抗及放电过程中局部阻抗下降较既往未做过心脏手术的正常病人心脏偏低。
巩固消融后,黄卫斌主任在病人正常心率(窦律)下再次利用Orion高密度标测导管快速标测左房,验证经过消融的顶部线已完整阻滞,无漏点。封闭左右肺静脉漏点,隔离左右肺静脉。在确认患者经过反复Burst刺激未诱发出心动过速后,黄卫斌主任团队结束手术。困扰该患者的房扑病症得到清除,其对黄卫斌主任的治疗方式给予极大地认同。
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医生可以使用更多、更先进的手段来提高手术成功率。
随着DIRECTSENSE局部阻抗技术的加入,医师看到了实际的阻抗热反馈。我们相信,该系统将会成为临床医生应付复杂心律失常“得心应手”的一大利器,满足医师与患者多样化的疾病诊疗需求,只为造福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设置心脏导管室、心脏病监护单元(CCU)和心脏病普通病房,与院内心脏功能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等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个针对心脏病患者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完整体系。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良、品德高尚、团结严谨的医疗团队,包括医学博士、硕士和专业护理人员80余人。科室将尽其所能服务于患者作为唯一的目标,将探索疾病真相、寻找疾病有效的诊疗方案作为服务患者的途径,将解决患者痛苦、重塑患者身心健康作为临床工作的终极标准,尊重医学、敬畏疾病、永不敷衍、永不放弃。
电生理团队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电生理医疗团队,对心律失常患者实行全方位的筛查、治疗、管理,学科带头人为国内知名的心脏电生理专家黄卫斌主任,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房颤消融手术,享誉业界。并且,黄主任是国内患者所信赖的名医,个人累计完成的消融手术有一万多例,患者中有百岁老人,也有月余小婴儿。
专家简介
黄卫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导师,厦门市卫健委首届卫生学科与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房颤工作组及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脏性猝死预防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心电学会常委,厦门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治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率先在省内独立开展三维电解剖系统引导下的房颤、房扑及室早室速治疗,以及三腔起搏器植入,率先独立开展经心包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在小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最小56 天)及起搏器植入(8个月)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省内开展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及风心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最多术者之一,个人累计手术例数8000 余例(其中房颤例数2200 余例),射频消融最大年龄患者104岁。协助国内三十余家医院开展心脏介入手术。
发表论文近50 篇,编写译专业书籍14 部,主持省市科技项目4项,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