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仲夏五月,我们共同在字里行间循迹TAVR发展,感受砥砺时光。
2010年10月3日,星期六,上海正值雨季。
当日的气温在 20℃~25℃之间,白天天气为小雨转大雨, 西风:<3级。百度上查阅当年的大事记,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德国迎来统一20周年”。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恰巧也与“德国”、“20周年”这些字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0年10月3日,中国的社会层面上虽然无大事可叙,但在心血管病领域,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的一例心脏介入手术,可以说是标志着中国主动脉瓣疾病诊疗发展的一个新纪元,开启了此后十多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新征程。
后来,人们在回顾中国TAVR发展史时,都绕不开此例手术,将其称作为燎原之火中的第一粒“星火”。
草摇叶响知鹿过
在那次和Alain Cribier教授的会面中,葛均波院士特别诚恳的邀请了Alain Cribier教授和他一起在中国开展TAVR技术。但由于当时Alain Cribier教授也只是使用了临床实验室里自己制作的瓣膜器械开展的全球首例TAVR,而非注册可使用的商业化瓣膜,所以Alain Cribier教授并没有答应葛均波院士的请求,而是和葛均波院士许下约定:
等TAVR商业化瓣膜真正问世之后,我再去中国帮你开展这项技术。
培根筑土
在此之前,葛均波院士同步也在2007~2009年间先后三次奔赴欧洲系统的学习TAVR技术。首先是瑞士的一家大动物实验室,通过动物实验的方式训练TAVR手术操作步骤,之后是前往德国某家医疗中心观摩TAVR手术全流程,最后是在德国锡格堡以助手的身份参与到TAVR手术过程中,借助手术实操进一步培训和巩固所习得的TAVR技能。学成归来之后,葛均波院士随即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提出手术申请,希望在中国推动TAVR技术的发展。
不过,新技术在临床的成功开展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更没有所想即所得。
葛均波院士团队开展首例TAVR手术并没有预料中的顺利。在现代医学这个更讲究技术科学性、应用合理性和手术安全性的环境下,要想在没有国产器械、国内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开创TAVR技术在中国临床应用的先河,葛均波院士团队就必须要向伦理委员会证明TAVR技术在国内患者身上应用的充分必要性。
因此,在已经具备开展一台TAVR手术能力的前提下,葛均波院士团队最重要的一关就是筛选出符合手术适应证、最适合开展TAVR手术的患者。
“因为当时国外TAVR瓣膜产品并没有进入中国,伦理委员会针对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提出了许多问题,迟迟没有批准。”
如同世上许多的重要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一样。2010年9月底,正在美国参加TCT大会的葛均波院士收到了国内来电,电话那头伦理委员会的成员告诉葛均波院士:“你的申请我们已经批准了,一定要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手术。”
挂完电话后,葛均波院士便立刻安排了同在美国开会的同事葛雷教授飞往欧洲取回了TAVR瓣膜。
一步一脚印,随着葛雷教授顺利将TAVR带回国内,开展中国首例TAVR手术的所有要素均已集全。
“星火”划破长夜
2010年10月3日下午3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某间导管室内。随着葛均波院士将生物瓣膜置入患者主动脉瓣处,瓣膜自动膨胀展开后生物瓣叶一张一合替代了患者原生瓣叶开始工作——
中国首例TAVR手术宣告完成!
霍勇教授、王伟民教授、方唯一教授、陈纪言教授、张大东教授等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术者到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给出了宝贵意见。得知这一消息的吴永健教授当时也十分兴奋,立即打电话告知了高润霖院士和杨跃进院长。
葛均波院士团队首例TAVR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我国介入心脏病学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改变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奇迹真的发生了。”十多年后,我国首例TAVR患者家属在回忆患者的术后效果时仍然感觉十分“不可思议”。他说:“回家之后恢复真的很快,走路、吃饭、说话越来越有精神,睡眠也好了,这是能很明显看到的。”
后来,更多的成功病例、循证医学的积累和对患者长达十多年的随访则证明了这并非一次“奇迹”,而是临床医生在符合所有条件下选择最科学、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为患者解决了病痛。
201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二例TAVR手术,
201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团队成功开展TAVR手术,
2013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成功开展TAVR手术,
2017年5月,杭州启明医疗自主研发出国产TAVR瓣膜……
直至2022年,TAVR技术问世20周年、中国TAVR发展一个“纪年”,我国已有400多家医院成功开展TAVR技术,累计超万例患者因此受益。
就这样,星火初燃,一粒“星火”划破长夜,点亮了中国主动脉瓣病变介入诊疗的时代新篇,终成燎原之势。
再回首,豪情满怀
往日一粒星火,今已风起燎原。
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迈进。也期待中国TAVR技术的发展能如葛均波院士所愿,站在世界的前沿,用更多来自中国的临床证据、原创器械引领TAVR技术不断向上生长。
专家简介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