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ES 2022|省域心血管病专场论坛顺利召开:群策群力,共筑心血管防治领域美好未来

微信图片_20220524170401.jpg

2022年5月19-21日,第八届中国心电生理和起搏青年论坛(CYES 2022)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立足心血管病预防、诊治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5月21日,省域心血管病专场论坛开启学术大幕,论坛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吴钢教授担任主席。邀请了来自湖北省内的11位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各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展现出极高学术热情,结合丰富临床经验,从实际病例出发,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盛宴。

多角度出发,共享学术知与见

▼▼▼

图片

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赵庆彦教授、襄阳市第一医院刘福元教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金立军教授、囯药葛洲坝中心医院卢志先教授、随州市中心医院姚维教授、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夏银稳教授共同担任论坛第一场活动的主持嘉宾。

邀请了十堰市太和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曹政、汪进教授,湖北慧宜医疗集团心血管中心张宏伟教授,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沙宁教授,黄石市中心医院张凯教授,湖北省恩施州自治区人民医院雷玉华教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黎晓兰教授进行讲课。

曹政、汪进: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进展

图片

曹政教授团队成员汪进教授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诊疗的相关进展。汪进教授从室性心律失常分类出发,逐层递进,详细讲解了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七步积分法”,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原则,室性早搏治疗策略等内容,并结合所在中心处理经验,分享了多形性室速、特殊类型室速等不同诊疗策略。

张宏伟:AVS技术在高血压精准诊治中的体会

图片

张宏伟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及数据分析,分享了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VS)的临床应用体会。张宏伟教授总结道,随着认识的提高,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比例将进一步增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发病率高,漏诊率高,因此规范化治疗对患者预后有深远影响;AVS是诊断及决定PA治疗方案的关键;在一系列诊疗过程中,MDT的作用至关重要。

杨沙宁:ICE指导下镜像右位心房颤频射消融

图片

镜像右位心指心脏前后关系不变,左右如镜影样移位,心尖指向右方,心房与心室间所有关系颠倒,常伴有内脏完全转位,发生率约万分之二;手术操作极大考验术者对心脏解剖结构的全面掌握程度。杨沙宁教授分享了所在中心开展的一例ICE指导下镜像右位心房颤频射消融手术,详细介绍了患者情况,分享了术前策略制定,术中关键操作,以及术后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获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肯定。

张凯:多种折返心动过速一例及思考

图片

张凯教授结合真实病例,围绕“为何心室刺激无旁道逆转,为何出现多种周长心动过速”等问题展开思考。通过全面讲解,张凯教授总结分享道,完整的腔内电生理检查十分必要;心室刺激应尽量采用心室内多部位刺激,必要时进行左心室刺激;腺苷有助于旁道的显现和消融验证;同时存在多种心动过速时,正确的消融顺序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雷玉华:从指南到实践,聚焦房颤综合管理

图片

雷玉华教授团队成员黄锐博士结合相关指南及实践,聚焦于房颤治疗综合管理。在讲课中指出房颤综合管理由“患者参与”、“MDT合作”、“技术工具支持”、“综合治疗选择”组成。强调了在房颤综合管理中,应进行正确规范的卒中及出血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启动抗凝治疗;掌握室率与节律的控制流程,关注合并用药情况;以及清楚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的抗凝原则。

黎晓兰:ICD植入少见病例

图片

黎晓兰教授分享了所在中心完成的三例少见ICD植入病例。通过三例各具特色的病例,黎晓兰教授总结道,对于临床比较少见的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全面评价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猝死的风险因素,并且要进行风险分层,进而给予患者最佳治疗,以预防心脏性猝死。

多角度出发,共享学术知与见

▼▼▼

图片

第一场活动在五位教授内容详实地分享中结束,第二场接续精彩。由潜江市中心医院兰江教授、大冶市人民医院田政球教授、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罗昌雄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元秀教授、应城市人民医院张仲道教授共同担任主持嘉宾。

邀请了武汉市第五医院洪李锋教授、荆州市中心医院杨克平教授、武汉市武昌医院王丽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卢青教授、鄂州市中心医院徐广教授进行讲课分享。

洪李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治疗

图片

洪李锋教授结合病例及相关指南,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治疗”为题展开深入讲解。他总结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消退与MACE降低具有显著相关性;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显示,强化降脂治疗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以促进斑块的消退或逆转;降低LDL-C是目前较为肯定的一种治疗手段。

杨克平:房颤消融术后房扑一例

图片

杨克平教授分享了一例房颤消融术后房扑的病例,首先介绍了患者基本情况及各项检查指标,围绕持续性房颤消融后发生房扑的原因、处理策略等方面展开讲解,并与在场专家进行交流,论坛现场学术气氛浓烈。

王丽岳:冷冻球囊消融最新进展

图片

王丽岳教授分享了冷冻球囊消融最新进展。她在讲课中指出冷冻球囊房颤消融一线治疗研究证据突破,彰显了疗法的安全性,在医疗资源利用率、成本效应等方面均具备一线治疗的可实践性特征;冷冻球囊消融应用于持续性房颤的经验已日益成熟,效果也获得国内外众多专家认可。

卢青:ICE指导下绿色精准房间隔穿刺

图片

卢青教授介绍了ICE指导下绿色精准房间隔穿刺技术的发展,并总结出四项优势:直视下穿刺更安全,可预防穿间隔相关并发症;精准定位穿刺点,便于后续导管操作;能够大幅降低射线,甚至达到0射线;操作方法较为简单易学。

徐广:胸痛中心及救治单元建设,溶栓策略进展及优化

图片

徐广教授结合胸痛救治体系建设以及STEMI早期再灌注理念进行总结分享。他指出,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救治策略;结合胸痛中心及救治单元背景,要求有一种更利于流程优化的溶栓药物;第三代溶栓药物具有诸多优势,临床证实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更佳。

紧跟发展形势,助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相关防治工作已成为关系到全民健康的紧要问题。由此种种,相应地对学科发展、临床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等方面,虽然已初见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提升;二级预防用药目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农村与城市的发病率也存在着明显地区差异。

因此,科学推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本次省域心血管病专场论坛,紧跟领域发展形势,内容设置有特色、有创新。汇集热点话题,分享基层经验,聚焦高新技术,同时注重基础培训。专业理论知识讲解与丰富实战经验并行,力争满足不同参会同道需求,为广大基层医疗工作者搭建一个能够融会贯通,获取更多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的交流学习平台,从而更好地投身于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的攻坚行动,共同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阅读数: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