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云端,无远弗届”。5月25~29日,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16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22)在线上隆重召开,全国心血管病专家精诚合作,将联袂打造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云上东方”学术盛宴。5月27日,众多业内专家学者汇聚在云上东方13 (Channel-13),围绕“肺血管疾病”展开了一场鞭辟入里的学术分享与精彩讨论。 会议伊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节艳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表达了对国内外专家同道的热烈欢迎以及对此次论坛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期待大家在本次论坛中共同论道学术前沿、切磋技艺,为行业带来一场激动人心的学术盛宴。
1
大咖云集,肺血管疾病亟需重视
本场论坛第一节由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何建国教授主持。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院萧镭教授、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王国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浩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黄岚:高原肺血管相关疾病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岚教授从发病机制、临床意义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高原肺血管疾病的特点。他指出,缺氧肺血管收缩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影响运动能力,肺血管疾病是引发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等高原疾病的源头,希望未来行业能够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 陈绍良:PADN长期随访多中心研究结果 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带来了在肺动脉高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国外的医药研究进行对比。陈绍良教授提到,目前肺动脉去神经术对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疾病已有显著成效,明确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精确研究数据,使更多患者获益。 聂绍平:《急性肺栓塞多学科团队救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聂绍平教授表示,肺栓塞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心血管疾病,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聂绍平教授指出了急性肺栓塞急症救治中的问题,分享了PERT模式的实际应用及其重要价值。 陈静瑜:肺动脉高压的肺移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以历年数据和具体手术病例为支撑,分析了我国肺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陈静瑜教授指出,我国劈裂式肺叶移植技术已领先世界,在近几年的新冠肺炎的研究中,肺移植技术也得到了更多应用,未来肺移植手术将更加常规化。 何建国:中国动脉性PAH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长期生存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何建国教授介绍了国际/国内的主要肺动脉高压登记注册研究的发展,随后同大家分享自己从“十一五”以来的课题研究成果。何建国教授从临床特征、治疗、生存、危险分层等多维度深入剖析了我国PHA特点。 肺血管病是一个大病种,包括肺栓塞、肺动脉高压以及跟右心疾病相关的肺血管病等,既有先天性疾病,也有后天获得的各种疾病。近年来,随着肺血管病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治疗手段应用的不断增加,肺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心血管医生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到肺血管病领域,并参与到了疾病的救治中。
2
不惧挑战,加快构建规范化诊治体系
本场论坛第二节由北部战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刘锦铭教授进行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承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沈成兴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媛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徐卓明教授参与讨论。 柳志红:积极建立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柳志红教授深入分析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诊疗数据,她表示,我国肺动脉高压诊治在医疗资源、医生能力、患者认识、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成立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已成为当务之急。 沈节艳:肺血管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评估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节艳教授从PAH/右心的病理生理、右心功能评估、RVF治疗与管理等3个方面分享了肺血管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评估与管理。沈节艳教授最后强调,PAH右心衰竭管理需要综合平衡,多管齐下。 顾虹: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 当前,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治面临多层面的挑战,55%的患者孕前未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虹教授在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的母体死亡率非常高,并且医疗经验有限,强调了多学科团队诊疗在未来仍是必不可少。 翟振国:从肺栓塞到CTEPH的全程管理策略 中日友好医院翟振国教授分享了从肺栓塞到CTEPH的全程管理策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疗水平的提升中,应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VTE领域,并且未来应更加重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周达新:晚期肺动脉高压的管理及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诱发因素、优化容量管理、肺移植手术等方面分享了在“晚期肺动脉高压的管理及治疗”领域的经验,并向大家介绍了三种靶向药物治疗途径作用机制及相关方案。 吴炳祥: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炳祥教授在讲课中提到,疾病的早期发现及诊疗阶段至关重要,也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疾病诊治中的关键问题。吴炳祥教授从疾病诊断现状、诊断标准、易患因素、随访策略等7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在早期发现和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并提出了专业建议。 肺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诊治涉及心血管、急诊、血液、医学影像等诸多学科。但长期以来,我国肺血管学科在整个心血管疾病里的重视程度不够,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亟需提升。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肺血管病领域在预防体系、诊疗规范性、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肺血管疾病的多学科协作,专业医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本届OCC线上会议的举办,为广大心血管病医生打造了一个开放、创新、合作的交流氛围和展示舞台,行业名家云集,共同聚焦医学创新,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防治体系的完善,从而全面提升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防治的整体水平,真正造福我国广大肺血管疾病患者。
本文由大会合作媒体严道医声原创供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出处
审核:沈节艳 管丽华 钱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