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YCC|周浩:立足浙南闽北 面向全国 打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微信图片_20220608195356.jpg

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一提到它就不免想到浙南闽北地区。

2022年6月9-12日及18-19日,一场以“雁荡”为名的学术会议——2022雁荡心血管病大会(2022YCC)“横空出世”,将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在温州与大家见面。

此次会议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分会、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介入学组主办,力求打造浙南闽北地区独树一帜的有特色的心血管病会议平台,为推动浙南闽北地区心血管诊疗水平的提升散发自己的独特光辉。

微信截图_20220608195149.png

会议召开前夕,大会执行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一院”)周浩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剧透”了会议召开的初衷和值得关注的亮点内容。

01

因需而生,提升浙南闽北区域心血管诊疗水平

“把心血管知识规范好、普及好,提升整个浙南闽北医务人员更好服务患者的水平。” 提到会议发起的初衷,周浩教授这样说道。

温州,作为浙南闽北区域3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在推动浙南闽北地区医疗卫生领域整体发展和提升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温医大附一院作为浙南闽北区域最大的心血管病中心,近三年来起搏器年植入量、年收治急性心梗数量位居浙江省内第一,更是有责任、有义务为促进浙南闽北区域心血管领域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大家需要求真,需要交流,需要创新。”

求真,对每一个医务人员来讲,是要不断地去问为什么,去追求真相;

交流,是打造平台,让大家更好、更顺畅地沟通;

创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服务患者。

周浩教授阐述了此次会议的办会宗旨,并表示,有交流才能更快进步、更快成长。正是基于此,秉承“求真、交流、创新”的办会宗旨,第一届雁荡心血管病大会顺应浙南闽北区域心血管医生的呼声,应需而生。以此为原点,助力浙南闽北地区心血管诊疗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发展。

02

多点结合,办出特色

“这是一场多点结合的、线上+线下的学术交流和手术演示平台。”

内容覆盖广泛。据周浩教授介绍,此次会议内容全面而广泛,既有当下热点话题——心脏影像及功能学的内容(涵盖冠脉IVUS和OCT,以及功能学QFR、FFR、超声、核磁共振等在心血管领域里最新的影像功能学知识);又有传统的冠脉起搏器、电生理、结构等内容;还有高血压、护理、重症等特色版块,涉及心血管领域的方方面面。

版块设计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单独设置重症版块,“因为温医大附一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心脏内外科在一起,承担着浙南闽北地区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抢救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所以此次会议单独设置重症板块,交流分享经验。”周浩教授特别提到。

专家阵容强大。会议还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陶凌教授等国内最顶尖的专家围绕不同主题进行授课,高屋建瓴解读行业热点,回答临床问题。

进行多中心手术演示。在办会形式上,不仅有大咖授课,更有手术演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等中心将会进行冠脉相关内容的手术演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中心也将带来左心耳封堵等结构性心脏病相关病例手术演示,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更亲自来到温州进行现场手术演示,更直观地展示手术操作难点、重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03

让临床和科研更紧密地结合

科学的发展,需要善于发问,需要不懈探索,才能不断前行。

6月18日-19日进行的基础科研版块,足足两天的会议时间,在整个会议中占比很重,可以说是此次会议非常值得关注的亮点内容。

提到这样设置的原因,周浩教授解释道,因为基础科研在整个学科发展上、在培养年轻人的创新意识上非常重要。

“真正科研做得好的医生,肯定可以把临床做得很好,真正临床做得很好的医生,也可以把基础做得很好。”

周浩教授认为,科研和临床两者并不冲突,优秀的科研医生和优秀的临床医生有其共同点。一是不断地问为什么的精神。“基础研究是不断问为什么,临床研究也是不断地问病人为什么。”不断去问背后的真相,其实就是求真;二是天道酬勤,临床和科研都需要勤奋,科研要勤奋探索,临床也需要花时间在病人床旁研究病例。

只有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才能进一步提升诊疗能力,更好服务于患者。

所以,希望通过基础科研版块,跟国内最顶尖的专家们充分沟通,通过交流,通过碰撞,把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真正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学科,服务于患者。

 “此次会议不仅带给大家一个求真的交流平台,还会给大家带来创新的理念,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服务于患者。” 

周浩教授介绍,基础科研版块邀请了杰青、优青等国内心血管基础研究的领军人物进行学术授课,非常值得期待。

04

让创新成为科室发展的基因

创新,也是根植于温医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的不断发展的精神基因。

早在2011年,在现任副院长吴高俊院长的带领下,温医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希氏束起搏的探索,在此基础上,黄伟剑教授团队更是不断摸索创新,开创式地研发了左束支起搏技术,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关注和反响,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温州的声音。

周浩教授担任心内科主任以来,更是继承历届科室主任不断探索创新的优良传统,继续强调创新意识

周浩教授表示,“科室里谁创新,我们鼓励谁,形成一种融在骨子里的文化,把创新的基因融入到科室里面,成为科室的基因、科室的强项。” 

在继承创新、鼓励创新的同时,周浩教授带领团队不断走在创新实践的前列。

2020年11月,心内科组建了以周浩教授为核心的TAVR团队,独立自主开展了院内第一例TAVR手术,更是率先在浙南闽北地区开展一站式TAVR+PCI手术、完成经皮二尖瓣修复术等多项TAVR技术,填补了多项省内空白。今年,已累计开展55例TAVR手术,相比往年手术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了学科更好发展,周浩教授进行超前布局,带领团队经过多方反复论证,于2021年创新推出效能改革,制定了工作效能的明确计算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年轻医生的动力和活力,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工作平台。经过一年运行,与过去相比,2021年心内科在人员、手术室、床位都没变化的情况下,整体手术量增涨了近30%,效能改革成效显著。

周浩教授对学科未来的发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学科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才的推动,兵多将广,才能提高手术量,学科才能良性健康发展;同时要有标志性的特色和引领技术,只有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才有竞争力,才有源源不断的慕名而来的病人;还要有标志性成果,比如要有国奖、有省部级奖项,要在心血管领域的核心期刊里发表重要文章和指南更新,有原创性临床研究,这些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希望提出更多温州方案,为中国的TAVR事业贡献温州的力量。”

05

立足本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面对浙南闽北三千万人口的现实社会需求,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成为一个多中心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线上网络交互式平台;也希望本次大会能够立足浙南闽北,面向国内有需求的医生,踏踏实实办会,办出特色、打出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走向国际,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的品牌学术会议平台。”

立足本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周浩教授对雁荡心血管病大会未来的期许,而对于首届大会的办会效果,周浩教授的期待则质朴而殷切:“希望每一位参与会议的医务人员,都能够有所获得,最终服务于患者。”

图片

扫码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图片

扫码预约直播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608195153_副本1.jpg

周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心内科主任,兼CCU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札幌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学习,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脉介入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511人才第二层次,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导师,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衰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介入委员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委员,温州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介入学组委员。擅长复杂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诊治,心脏急重症处理,多次参加美国TCT、亚太TCTAP大会交流挑战性病例,主持国家、省部级各级课题10项,国家级、省市继教项目3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30余篇论文,其中SCI17篇,以第一负责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厅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5本著作。

阅读数: 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