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首台!济南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基于DIRECTSENSE™局部阻抗技术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2022年3月17日,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NYSE:BSX)宣布旗下DIRECTSENSE™技术正式在中国上市。该技术于2022年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搭载于RHYTHMIA HDx™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中,配合INTELLANAV MiFi OI磁定位微电极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用于监测心脏射频消融手术过程中局部阻抗变化。作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对消融导管头端附近的局部阻抗(电阻)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的工具,DIRECTSENSE™技术将辅助心脏电生理医生在术中即时获得更多的真实消融反馈信息,从而优化治疗。

图片

基本情况

患者为80岁老年男性,患有持续性房颤,因胸闷气短6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左心耳封堵术后、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于胜波主任带领下,于2022年5月23日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

术前分析

患者持续房颤,常规消毒铺巾,放置双十极导管,可以更准确看到左房激动传导情况。使用Rhythmia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在23min的时间内,共计标测54288个点。依据电压标测图可见,左房前壁存在明显低电压区。

图片

手术过程

于胜波主任利用波士顿科学INTELLANAV™ MiFi OI磁定位微电极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DIRECTSENSE™局部阻抗技术的指导下进行35W,45°消融,术中包括肺静脉隔离,对于双侧肺静脉前后三角区域进行了重点巩固消融,左房前壁线,间隔线,CS内膜面,三尖瓣峡部线。利用DIRECTSENSE™局部阻抗技术可以帮助指导患者个体化的阻抗参数,利用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以反馈导管的贴靠程度、同时消融过程能够实时准确反馈消融结果。术中可见,病人血池内基础局部阻抗为100Ω左右,稳定贴靠后为120Ω左右,消融过程中局部阻抗下降为5-10Ω左右,对于前后三角的重点区域,可达到20Ω的下降。消融后利用网篮导管准确的电位识别能力对肺静脉的隔离效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左侧后三角,右上肺静脉后壁,存在残损电位,依据电位指示位置,进行巩固消融。

于主任表示:随着DIRECTSENSE™局部阻抗技术的引入,术者可以即时获得患者心肌组织的真实消融反馈,相信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DIRECTSENSE™局部阻抗技术将成为临床医生实现精准消融的新武器,为更多心律失常的病人带去福音。

图片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609195708_副本.png

于胜波

济南市中心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地级市三甲医院心脏电生理科主任2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创建国家级房颤中心一家。2021年7月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工作。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15年,擅长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及左心耳封堵。自2014年至今独立开展电生理射频消融2000余台次,起搏器植入600余台次,冠心病介入治疗一千余台次,左心耳封堵近200台次。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青年委员委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新技术项目青年导师,中华医学会左心耳封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房颤联盟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房颤联盟常委,左心耳封堵技术全球带教专家。

国内带教医院6家,培养独立术者3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三项。承担教育部高校科研项目一项。获亚太心脏电生理一等奖两次,长城会优秀论文两次。发表SCI论文12篇,中华10篇。

阅读数: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