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TAVR精研Club‘Single Operator’线上活动——VitaFlow®单人释放操作技术研讨专题会正式开启研习之旅。本次活动来到江西省人民医院,由洪浪教授团队带来了两例LIVE CASE,同时广邀来自湖北、福建、安徽、江苏等省外及江西省内专家同道,聚焦TAVR技术操作,从病例复盘到手术演示,以实践为基础,在交流中共同精进技术。
本次活动由江西省人民医院洪浪教授担任主席,特别邀请江西省人民医院王洪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欣教授担任主持,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徐承义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余松平教授、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左权教授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带来精彩讲课,同时邀请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赵跃武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倪布清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良平教授、福建省立医院陈新敬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顾平教授、蔡新勇教授、李彬教授、黄勤教授、张学洪教授、曾洪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
创新不止:线上会议技术实现 + TAVR手术技术交流的碰撞
▼▼▼
洪浪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说到,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当今国际国内的热点话题,其中TAVR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家中心纷纷开展。
“我的老师李华泰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而我们中心从2020年5月开展TAVR手术以来,从第一例开始就一直自己做。截止到现在,我们医院已经开展了100多例TAVR手术,我们不仅在技术上经常探索一些创新的点,而且从第4例TAVR手术开始,就经常进行线上转播,和同道们交流经验。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希望借助最新的传播技术和线上形式,能够分享不同的操作经验和理念,不断精进,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临床中,瓣膜选择、冠脉保护、并发症等问题对很多TAVR术者来说非常棘手,一些高风险、高难度的TAVR手术往往需要群策群力,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更好地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是每一位术者所思考探索的。
“希望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同仁都能有所收获。”这是洪浪教授所表达的最真诚的期待。
从手术深入
两例高难度手术亮相,展示团队的技术与思考
▼▼▼
手术演示环节,洪浪教授携团队蔡新勇教授、邵靓教授、詹宇亮教授、黄笑教授共同完成了两例高难度TAVR手术演示,手把手教学VitaFlow®单人释放操作的技术要点,顾平教授作为超声专家,为手术提供了强势辅助。
病例介绍
该患者为一名63岁男性,主因“活动后胸闷2月余”入院
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CTA提示:Type 1型二叶瓣,重度钙化且钙化分布不均匀,左右瓣叶粘连,主动脉根部周径86.8mm,直径27.6mm,LCA高度10.9mm,RCA高度14.8mm,STJ矮小,存在冠脉阻塞风险。同时该患者为横位心,升主动脉增宽,有破裂风险。
术前主动脉根部造影
术后瓣膜释放后造影
手术过程
手术经右股动脉入路,首先使用24mm球囊预扩张,可见主动脉瓣反流并未加重。
对左右冠进行造影发现不显影,洪浪教授凭借经验反复调整导管位置,寻找LCA及RCA开口位置。
随后在snare辅助下,送入瓣膜,定位完成后在起搏状态下释放。
手术结果
复查造影LCA及RCA血流未受到影响,超声提示中度瓣周漏。考虑到患者术前即存在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血流动力学参数目前相对满意,造影显示瓣膜锚定位置良好,术者及与会专家一致决定不再进行球囊后扩张,防止因球囊扩张造成RCA阻塞。
病例介绍
第二例手术患者为一名63岁男性,既往有脑梗病史,且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衰,有循环崩溃风险。
术前超声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度关闭不全,CTA示:大瓣环,重度钙化,RCA开口异常,冠脉存在风险。
术前主动脉根部造影
术后瓣膜释放后造影
策略分析
综合患者术前评估结果,洪浪教授表示该病例病情复杂,瓣膜选择downsize可能更为安全,同时自身瓣膜或可提供一定的锚定支撑力,保障手术安全进行。
术中使用小球囊进行不完全预扩张,随后洪浪教授独立扭动输送系统手柄,在snare保护下瓣膜输送不顺利,随后重新对输送系统进行调整,最终单人完成瓣膜过弓、定位,快速起搏状态下释放瓣膜,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满意。
整个手术过程中,洪浪教授与讨论嘉宾实时交流,就瓣膜downsize、烟囱支架保护冠脉、球囊后扩张等重要临床问题发表见解,每一步操作都经过深思熟虑。而术中使用的VitaFlow Liberty™电动可回收系统能够让术者流畅地进行独立操作,同时可以有效进行冠脉保护,最终两例手术都获得了理想效果。
从病例精析
分享真实世界复杂TAVR手术操作经验
▼▼▼
徐承义:三例急诊TAVR的救治体会
急诊TAVR手术目前临床经验相对较少,徐承义教授通过三例急诊TAVR病例分享了个人经验。
第一例患者为端坐呼吸状态,术前就已经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内环境紊乱,没有时间完成CT评估。同时患者双侧股动脉重度狭窄,故紧急转换为经左颈动脉入路,根据TEE提前预装24mm VitaFlow瓣膜,选择22mm球囊balloon sizing并评估冠脉阻塞风险。术中球囊扩张后患者心脏骤停,手术团队立即启动CPR,并快速送入预装好的瓣膜,经过持续CPR与9次除颤后患者最终心电状态稳定。
第二例患者术前出现电风暴,且常规CPR无效,床旁紧急置入VA-ECMO为TAVR创造条件。随后,术者根据TEE提前预装29mm Venus-A Valve瓣膜,定位良好后快速释放,复查超声无显著瓣周漏,术后5天成功撤除ECMO。
第三例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高危病例,心脏团队讨论后决定行一站式PCI+TAVR手术。术者首先对LAD进行了血运重建以改善心肌灌注,随后启动TAVR手术。患者双侧股动脉条件差,转换入路时出现心脏骤停,故只能在持续CPR条件下紧急经右股动脉入路,快速植入根据TEE预装的27mm VitaFlow瓣膜,复查的心脏超声显示瓣膜定位良好,但患者心脏几乎没有收缩,故在术后为患者植入IABP以辅助心功能恢复。可惜的是,患者最终还是死于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考虑与大面积心梗有关。
循环崩溃、电风暴、大面积心梗均是临床上的极危重症情况。对于这类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徐承义教授认为急诊TAVR要越快越好,建立完善的心脏团队准确识别高危患者、及时TAVR、重视TEE指导瓣膜预装、强化围术期管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
精彩点评
针对这三例极具教育意义的高危TAVR手术,洪浪教授、蔡新勇教授及赵良平教授指出,对危重症患者行急诊TAVR治疗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第一要务,注重麻醉管理、必要时尽早启用ECMO或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于同时合并冠脉狭窄的患者,目前临床上的主流做法仍是先进行冠脉血运重建以改善心肌灌注,待患者情况稳定后择期进行TAVR手术。
余松平:VitaFlow®治疗重度钙化、type0二叶瓣一例
余松平教授介绍的病例为一名73岁的女性,心脏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合并重度钙化,主动脉瓣上流速Vmax 5.0m/s,压力阶差PG 100mmHg,平均压力阶差MPG 67mmHg,主动脉瓣口面积仅0.3cm²;主动脉CTA显示瓣环周径77.1mm,LVOT 85.8mm,LCA高度19mm,RCA高度17mm,STJ 108.1mm,瓣上预估周径63mm,钙化积分1984。根据主动脉CTA测量参数提前预装24mm VitaFlow瓣膜。
手术经右侧股动脉入路,考虑到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弓部折角,故备用snare。术中选择24mm小球囊预扩张,双侧冠脉血流未受影响,随后定位并植入预装好的VitaFlow瓣膜。随后复查造影可见瓣膜膨胀形态不佳,进一步对瓣膜进行后扩张以优化手术效果。术后测压压差降至10mmHg,心脏超声可见少量瓣周漏。
精彩点评
结合这一病例,洪浪教授指出,合并重度钙化的二叶瓣畸形患者行TAVR手术时往往需要充分地预扩张,选择尺寸稍大的瓣膜,并在比较高的地方定位。瓣膜植入后结合术前CTA结果、造影瓣膜形态、TEE钙化斑块形态综合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后扩张,从而实现瓣膜最佳锚定。
左权:CTO合并主动脉瓣狭窄TAVR一例
该患者为一名69岁女性,主因“反复胸闷3年余,加重5月”入院,有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病史,术前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钙化明显,向流出道二尖瓣前叶根部延伸,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合并轻度反流;主动脉CTA提示瓣环直径22.8mm,周径72.7mm,LVOT周径77.9mm,LCA高度9.5mm,RCA高度16mm;外周入路评估提示双侧髂总动脉钙化。
手术采用翻山穿刺法,优选右股动脉入路,左股动脉作为备选。首先行冠脉造影,可见RCA CTO病变,故首先对RCA进行血运重建。接下来术者保护LCA开口、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考虑到患者外周血管条件较差,使用22mm球囊扩张后换用20F鞘管,通过输送系统顺利送入预装的27mm VitaFlow瓣膜。瓣膜释放后造影确定瓣膜位置良好,然后完全释放。再次检查外周血管入路未见夹层,手术效果满意。
精彩点评
结合这一病例,赵良平教授、洪浪教授格外强调,对于存在冠脉阻塞风险的病例一定要注意瓣膜释放高度,既要避免阻挡冠脉开口,同时也要选择锚定性好的位置。
贡献智慧、吸纳经验
于交流中不断汲取进步力量
▼▼▼
接近日落时分,本次大会在专家们的热烈讨论中逐渐落下帷幕,时间远超预定日程,充分体现了专家们的讨论热情与对技术精进的追求。
“作为一个介入大夫,我想把我对手术的理解、操作的过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独行虽快,众行方远。只有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
“通过更多学术活动的举办,来让TAVR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播,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这是洪浪教授希望通过大会传递出的理念。从独立完成第一例TAVR手术,到目前100多例,洪浪教授作为“Single Operator”带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希望通过学术交流能够将这些心得进行分享,同时,汲取更多优秀同道的经验,与广大同仁共同携手为TAVR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为周边地区广大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福音。
大会通过对整个手术流程的剖析以及操作细节的挖掘,也使与会同道对VitaFlow®系统以及术中相关操作技巧有了更为清晰、详尽的认知。相信未来随着技术与器械的不断革新、术者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多方协作将进一步推动我国TAVR领域迈上新台阶,让更多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