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复杂冠脉介入沙龙圆满举办:互融互促,共论冠脉介入诊疗策略
图片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如何更好满足两岸医生进行学术交流的需求?改变形式,“云端架桥”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由此,一项高频次、更精专、全线上的学术讨论沙龙应时而生,通过每季度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让两岸间学术交流更频繁,内容也更聚焦深入。

2022年3月19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厦门市医学会、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台北振兴医院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结构性心脏病沙龙”于线上成功举办。6月12日,“海峡两岸复杂冠脉介入沙龙”如约相至,来自两岸的专家围绕冠脉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复杂病变的处理策略、影像评估等内容展开交流,通过病例分享交流各自宝贵经验。

聚云端,两岸交流无受限

▼▼▼

活动伊始,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台北振兴医院殷伟贤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分别进行了开场致辞。

王焱:多样化形式促进两岸交流

图片

王焱教授表示,受疫情影响无法与各位专家同道线下相聚,但大家线上探讨学术的热情从未缩减,通过定期开展讨论沙龙、手术转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两岸一直在进行交流互动。第一期海峡两岸结构心脏病沙龙在众多专家同道支持下成功举办,第二期海峡两岸复杂冠脉介入沙龙也如期上线,本期沙龙内容设置丰富,邀请了两岸从事冠脉介入的资深专家围绕冠脉复杂的病变展开病例讨论与经验分享,相信所有参会同道都将有所收获。

杨跃进:互通学术有无,两岸携手同进步

图片

杨跃进教授说到,两岸专家同道长久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友谊,通过长期的学习互动,彼此汲取了许多专业优秀的理念与技术,虽然无法线下交流,但各位同道都积极把握每一次线上互动的机会,互通有无,分享两岸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希望沙龙以及其他交流活动能够持续举办,两岸同道也继续携手,共同进步。

殷伟贤:保持两岸交流,让更多患者获益

图片

殷伟贤教授讲到,不论是大陆或台湾地区,大家都十分重视两岸间的交流学习,他本人也实时关注着大陆专家所做的每一项进展。虽然台湾地区由于人口较少,开展手术数量不及大陆,但应用影像学指导手术的经验较丰富,期待通过本次交流能够与大陆同道分享交流不同理念,也希望将来两岸同道继续保持交流,共同努力搭建出更多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造福于广大患者。

论学术,两岸连线探讨观点

▼▼▼

图片

主旨讲课环节上半场由杨跃进教授、殷伟贤教授、王焱教授以及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谢宜璋教授担任主持嘉宾,邀请了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王志鸿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台北振兴医院任勗龙教授担任讲课嘉宾。

陈绍良: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的最新理念

图片

陈绍良教授分享了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的最新理念,他总结道,根据Definition研究三年结果显示,在Definition标准定义下的复杂分叉病变,双支架策略优于Provisional策略,尤其DK-Crush具有更低的TLF发生率;合并有ACS的患者接受了Provisional术式,如果转换为双支架TLF发生率则较高;对于复杂的分叉病变,基于 Definition标准会有助于介入医生在临床中进行更好地处理。

王志鸿:透析患者的介入治疗

图片

王志鸿教授解读了透析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他指出,目前对于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血管重建策略尚无确切的RCT研究数据,根据相关文献显示,该类患者接受血管重建后5年的生存率只有22%-25%,因此选择最适当的重建策略因人而异,必须进行综合考量;在考虑支架植入时建议首选DES,在放置支架前必须确认病变的浅表钙化已得到适当的治疗,避免对后续操作产生不良影响。

张斌:CTO-PCI技术在危重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图片

张斌教授对CTO-PCI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他表示CTO-PCI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放射剂量、减少造影剂量的优势;在面对无法进行冠脉搭桥的危重病人等特殊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掌握CTO-PCI技术主要包括∶导丝通过病变技术,球囊支架通过技巧,克服高阻力病变技巧等等,需要熟悉强支撑技术,以及各种器械,也要具备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任勗龙:冠脉弥漫病变的干预策略

图片

任勗龙教授围绕冠脉弥漫性病变的干预策略展开解读。他总结道:对于弥漫性长病变而言PCI会增加MACE发生率,对TLR也会产生影响;目前新一代DES在处理这一复杂病变中获得了重大突破;血管内超声或功能学评估都能在术前与术后发挥有效作用,提高PCI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图片

下半场由台中荣民总医院李文领教授、台北荣民总医院卢泽民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共同主持,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成祥教授、台北荣民总医院吴道正教授、台北振兴医院邓欣一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叶涛教授进行讲课。

李成祥:ECMO在CHIP中的应用

图片

李成祥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ECMO在CHIP中的应用。他指出,对于预期术中大面积、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当IABP支持不足时,即应用ECMO;IABP+ECMO支持下,应用各种复杂技术均能顺利完成冠脉靶病变的开通;与外科ECMO植入相比,穿刺植入更快、更高效;由于ECMO手术结束后,一般都立即拔除,单独IABP支持稳定后即行拔除,因此未见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一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吴道正:State of the art: Functional angioplasty

图片

吴道正教授结合国际上新近发布的相关研究,解读了功能学指导PCI应用的发展,FAME 3研究显示FFR指导下的PCI在冠脉三支病变中不劣于CABG;FLAVOUR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FFR指导的PCI在24个月后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方面,均不低于IVUS指导的PCI;FAVOR III China研究显示QFR指导PCI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邓欣一:腔内影像在复杂病变中的应用

图片

邓欣一教授围绕“CHIP患者使用腔内影像技术是否必需”以及“选择哪一种技术更合适”展开分析。他总结道:无论选择何种技术,重要的是提高对CHIP患者的评估能力,动态调整治疗策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及操作装置的能力。

叶涛:冠脉钙化病变的处理

图片

叶涛教授就冠脉钙化病变的处理策略进行分享,他指出钙化病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伴有扭曲的重度钙化病变,处理更是棘手,造成手术即刻并发症产生以及早期和晚期MACE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选择恰当的处理策略,正确使用各项评估工具非常重要。

讲病例,两岸之声共享经验

▼▼▼

图片

病例报告环节,由殷伟贤教授、陈纪言教授、杨跃进教授、王焱教授、台北振兴医院曹殿萍教授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共同主持并参与讨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台北振兴医院刘怡凡教授、傅浩能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阳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葛震教授,台北三军总医院蔡维哲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程晔教授分别带来了6例各具特色的病例汇报;与各位专家围绕手术策略选择,操作细节解析,为探索最优处理方案展开了深入探讨,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实战大餐。

再期待,两岸持续携手共进步

▼▼▼

一整天的学术讨论在专家们的讨论中进入尾声,汇集了海峡两岸专家对冠脉介入诊疗发展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热烈不失专业的讨论氛围让专家们不知疲惫,一直保持着满满热情。本次沙龙的举办受到了广泛关注,线上全程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次,本次海峡两岸复杂冠脉介入沙龙圆满收官,让我们不禁对下一期主题也充满期待。

图片

王焱教授对所有参会专家、同道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沙龙后续还将聚焦不同主题,欢迎大家的持续关注,同时也会以不同形式的活动继续加强两岸间的交流,通过一整天时间,相信大家都有不小的收获。

图片

殷伟贤教授在总结中说道,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如何做好冠脉介入的诊疗值得思考,这就要求介入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器械的使用,能够应用不同技巧应对各种复杂状况。相信在两岸的不断交流之下,未来能够总结出更多有效的治疗策略,使更多患者获益。

发挥优势,持续繁荣两岸学术交流

▼▼▼

从全线下到线上+线下,再到全线上,正是两岸专家日益高涨的学术热情不断促使着交流形式的变化,依托厦门在两岸交流上的优势,来自大陆与台湾的众多心血管病专家还将以更多形式深入探讨心血管诊疗发展。

交流互鉴,共享繁荣,在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为两岸学术交流搭建了沟通桥梁,在此共享经验,互融互促。面对未来,所有专家、同道也将不改初心,携手推动两岸心血管病诊疗事业的蓬勃发展。

阅读数: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