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不仅是行军打仗致胜的法宝,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是如此。眼见才能为实,只有清楚看到心脏内结构,才能更好地运筹帷幄,制定手术方案。
心腔内超声(ICE)被称为心脏介入医生的“天眼”,可帮助术者透视心腔结构,见所未见。
从2015年开始,在众多中国专家的创新开拓下,ICE已经从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的应用,拓展到除了冠脉治疗以外几乎所有心脏介入领域。为了各亚专科专家之间能更好地交流ICE的应用见解,“天眼大会”应运而生。
2022年6月23日-25日,由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宁波市第一医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天眼大会暨心腔内超声指导心血管疾病诊疗峰会(China ICE Summit 2nd)成功召开。为了要更好的配合疫情防控,大会专门采取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举行。
应运而生
ICE迈向更加创新化
多领域化的发展道路
▼▼▼
“ICE逐渐被心脏介入医生所认知,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对ICE的未来发展以及现有问题进行充分探讨,积极拥抱新技术,推进ICE更好更快发展。”据储慧民教授介绍,本次会议邀请了心脏电生理和结构性心脏病两个专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凝聚各自智慧,全面展示了近年来ICE在这两个领域内取得的成果,也标志着ICE将迈向更加创新化、多领域化的发展道路。
在大会开幕之际,葛均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唐闽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杨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良荣教授纷纷发来贺词,共同庆祝第二届天眼大会的召开。
顺势而为
积极拥抱新技术、新趋势
▼▼▼
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孙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龙德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晓春教授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作为致辞嘉宾,分别进行开幕致辞。
孙杰教授:提高心腔内超声的认知度
孙杰教授首先代表宁波市第一医院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代表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同时肯定了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心律失常诊疗团队在储慧民教授的带领下所取得的成绩。他提到,第二届天眼大会的召开,为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学术月活动添砖加瓦,志在通过学术交流,把心腔内超声的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带到临床工作中去,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同时也通过这样一次难得的相聚机会,加强各地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凝聚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对心腔内超声的认知度。希望通过此次学术讲座,有更多朋友了解心腔内超声,一起携手并进,共谋发展。
周达新教授:恰逢其时的会议
周达新教授表示,天眼大会的名字起的非常好,既是对以前的总结,也是对以后技术发展的开拓。ICE在国外应用比较普遍,在国内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ICE并不普及,相信随着ICE导管价格的下降,未来ICE的应用范围必将越来越广。拥抱新技术,就是拥抱未来,就是拥抱发展的方向,只有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才会有不断的想法,不断的创造,所以天眼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是正式推广ICE技术在全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中的应用,ICE必将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大行其道。
龙德勇教授:换一个视角去理解心脏
龙德勇教授说道,超声不仅为医生提供了精准解剖,而且帮助医生换一个视角去理解心脏。天眼大会的召开,就是为了帮助医生更好了解和习惯心腔内超声。
张晓春教授:ICE大有可为
张晓春教授表示,超声一直是所有手术必备的一个工具,ICE出现后仿佛又为医生打开了另一扇窗。随着在ICE上的探索和体会,随着ICE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全国同道都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经验,天眼大会构建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让更多同道理解、了解这项技术,并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心脏介入领域。相信随着天眼大会的召开,ICE将大有可为,在未来造福更多中国患者,为术者带来更多便利。
黄鹤教授:聚焦前沿,优化创新
黄鹤教授提到,在电生理中青年人才中,储慧民教授可以说有着敏锐的视野和嗅觉,从2005年左右对三维标测技术孜孜不倦的学习,到后期对于标测技术、标测器械的研发,再到心腔内超声技术的探索,应该说在他的带领下,有了一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电声理团队。此次储慧民教授组织的天眼大会,将聚焦心腔内超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可以从中学习到更新的理念,更新的技术。
全程高能
实战为要的开放交流平台
▼▼▼
● 第一,告诉大家ICE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 第二,告诉大家ICE可以用到哪些地方;
● 第三,告诉大家ICE应用的规范方法;
● 第四,告诉大家ICE怎么更好地应用。
四个告诉,是储慧民教授最想通过会议传达给大家的信息。
两天半的会议,以实战为主,内容设置完全和应用相关。深入浅出的操作指导、热情激烈的问题争论、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聚焦ICE临床应用的跨学科、全方位、深层次的学术盛宴。
三大专题涵盖全面。此次会议设置左心耳封堵、射频消融和结构性心脏病三大专题版块,涵盖心脏介入领域能够使用超声的方方面面。其中,左心耳封堵专场分为操作篇和影像识别篇;射频消融专场分为ICE房室专题和ICE室性专题,细致的分类,详细的探讨,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个心脏介入领域对心腔内超声的认知和理解。
充分探讨临床话题。“所有内容都是按照每一步的操作细节进行,每一个细节都有不同专家分类探讨,把技术的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做了非常详细的讨论和沟通。”储慧民教授介绍,每场专题都会设置很多临床医生关心的、有意义的话题进行讨论,如导管消融专场,设置了ICE如何检测术中心包、血栓、食道损伤、肺静脉狭窄等具有实践意义的话题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贴合实际的分享和探讨,通过线上专家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入透彻了解问题内核,互通观点、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手术演示精彩纷呈。两天半的会议时间,共进行了十几台手术演示,来自全国不同中心的有经验的专家,分别对ICE指导下左心耳封堵的标准操作流程以及ICE指导下房颤消融手术、室性心律失常、房缺、卵圆孔未闭的实战应用进行了精彩演绎,术中对每一个动作要点、每一步操作细节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和讨论,让参会者更直观地了解超声下的器械影像、扫描角度、解剖情况等,更深刻地认识心腔内超声在临床中高效、精准的应用场景。
打破学科壁垒。“天眼大会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把心脏科所有亚专科的医生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储慧民教授表示,很多技术需要相互交流,只有各亚专科密切交流,才能迸发出更多灵感,才能有新的突破或者创新的思维。天眼大会的召开,打破了学科壁垒,促进了各亚专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让亚专科医生真正成为一个心脏科医生。
主题演讲、手术演示、话题讨论。从基础到临床,从指南到实践,从左心耳到电生理再到结构,将ICE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一边手术一边交流,既有最前沿研究进展,又有实战操作技巧,更有各学科精英对临床疑难问题的探讨,每个会场的每一次讨论,都带来了更多新知识、新理念,精彩纷呈,全程高能。
未来可期
ICE发展的无限可能
▼▼▼
两天半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在意犹未尽的头脑碰撞中,第二届中国天眼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未来,我相信中国的心腔内超声应用肯定会贯穿心脏介入治疗的所有领域,肯定还会在结构性心脏病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带来手术流程的高度优化,在增加病人舒适度的同时,使手术更加安全、精准、高效。
我们也期待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疾病治疗方式的改变,特别是4D超声技术的出现,肯定会掀起另一场颠覆性的浪潮,更方便、更安全、更精准、更少并发症,使病人获益。”
储慧民教授对ICE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并在期待中展望下次会议的精彩:“希望明年的会议有更大的动作、更精彩的研究和更丰富的经验与大家进行共同探讨和分享,促进中国心脏介入治疗超声领域的更大发展!”
社会发展过程总有一些优秀的事物出现,需要有一双慧眼去挖掘、去探索、去发扬,使其焕发出熠熠光辉。
天眼大会的召开,让ICE这颗仍需打磨的宝石,在磨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闪烁更加耀眼的光芒;天眼大会的召开,也为所有心脏介入医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了解并重视心腔内超声的平台,为腔内影像的未来开启了无限可能,共同迎接以超声为基础的心脏介入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