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医学分会学术年会圆满召开:凝心聚力,“甬”攀学科发展高峰
图片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为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其中心血管病诊疗事业也在此欣欣向荣。

6月24日-26日,2022年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医学分会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举办。作为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新一届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年会,大会既是过去与未来的一次接替承续,也是面向未来再出发的新征程。“落实规范、促进创新”,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以责任和担当,砥砺前行在新发展的路上。

相聚甬城,寄语心血管诊疗新征程

▼▼▼

开幕式上,宁波市第一医院陈晓敏教授担任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叶红华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周建庆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崔翰斌教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何文明教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王春明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陈治奎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廉姜芳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江隆福教授等众多心血管领域专家,与广大心血管同道齐聚一堂,共同促进地区心血管事业蓬勃发展。

叶红华:务实开放,扎实推进宁波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发展

图片

现任主委叶红华教授,首先代表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表了欢迎致辞。她表示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自成立以来,在省市级医学会指导下,在委员会历任主委领导下,始终站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最前沿;从疾病危险因素预防管理,到急危重症的高效救治,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心血管健康。新一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委员会顾问、前任主委周建庆教授指导下,围绕缩小指南和实践差距,提升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促进区域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为助力健康宁波建设贡献力量。本届委员会将秉承务实开放的精神,全体委员共同努力,扎实推进宁波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王建安:宁波为心血管诊疗发展注入独特内涵

图片

王建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宁波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心血管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执行贯彻相关指南,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基层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浙江心血管事业的整体蓬勃发展离不开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在内的各个地区的积极贡献。宁波历史悠久,为心血管诊疗事业发展注入了独特内涵,相信在广大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将再攀学术发展高峰,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傅国胜:新征程,持续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图片

傅国胜教授说到,宁波市在新技术应用,指南共识推进,疑难危重疾病抢救,以及基层卫生健康服务领域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在周建庆教授、陈晓敏教授带领下,已经取得累累硕果,相信随着新一届委员会的成立,在主委、副主委带领下,所有委员共同努力下,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工作将会持续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相信本次年会的召开,一定能够进一步推动相关诊疗知识普及,极大提升地区诊疗技术的水平。

钱菊英:共同交流,促进地区心血管诊疗发展

图片

钱菊英教授通过线上向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她说到,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在推动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应用、传播普及前沿知识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相信在新一届委员会的领导下,将会为地区心血管诊疗工作作出更大贡献,本次年会的召开为广大同道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学习的平台,相信大家都能够收获满满。

主旨演讲,多角度解读学科热点前沿

▼▼▼

精彩的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讲课环节。王建安教授、傅国胜教授、钱菊英教授、周建庆教授、陈晓敏教授、叶红华教授从多角度出发,与线上、线下参会嘉宾分享了领域内发展的热点前沿与临床关注话题。

王建安:TAVR指南解读

图片

王建安教授围绕2020 ACC和2021 ESC瓣膜病管理指南进行解读。他在讲课中指出,TAVR开启了瓣膜介入新时代,手术量逐年增加,最新指南强调了年龄与预期寿命、医患共同决定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瓣膜团队;二叶式主动脉瓣适应证有所拓展,但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时机尚未成熟;TAVR目前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患者获益,同时也需要开展更多RCT研究,以推进TAVR患者治疗策略向更精细化发展。

傅国胜: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进展

图片

生物可吸收支架曾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第4次革命,其采用在人体内可降解吸收的一类材质制成;可携带药物,通过药物缓释抵御血管再狭窄,最终可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使血管结构功能恢复。傅国胜教授结合临床病例以及相关重要研究,讲解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发展现状,对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发出思考,并且分享了解决策略。

钱菊英:2021ACC/AHA/SCAI冠脉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图片

2021年12月,ACC联合AHA、SCAI于Circulation和JACC上共同发表了《2021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取代了《2011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指南》及《2011、2015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提供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指导临床医生治疗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内容涵盖CAD治疗的综合管理策略。钱菊英教授对指南进行解读并梳理了重点内容。

周建庆:口服抗凝药引起出血并发症临床路径

图片

抗凝治疗是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管理的基石,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直接口服抗凝剂。ACC 2020发布了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专家共识决策路径,重点强调了直接口服抗凝药和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患者的出血管理,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框架建议。周建庆教授结合共识,深入解读了口服抗凝药引起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路径。

陈晓敏 : TAVR解剖不利因素及对策

图片

随着TAVR适应证逐渐走向低龄、低危化,面对解剖结构复杂的患者该如何应对值得思考。陈晓敏教授从战术角度出发,指出解剖不利因素包括:血管入路条件差、主动脉弓部条件差、根部解剖形态差、冠脉风险高、生物瓣衰败以及联合瓣膜病等方面,并围绕以上内容对TAVR解剖不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经验进行分享。

叶红华 : 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评估和干预策略

图片

叶红华教授带来了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评估和干预策略的讲课分享。她在讲课中说到,心力衰竭合并瓣膜疾病是心血管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随着治疗技术、器械发展的日新月异,应尽早建立多学科心脏瓣膜团队,结合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新技术,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及对病情的精准评估、判断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最科学、优化的治疗方案。

图片

最后,江隆福教授发表了总结致辞,对每一位专家的讲课内容进行了精彩总结。从指南解读到临床思考,以及应用策略分享,通过每一位专家的深入讲解,让所有参会同道获益匪浅。

内容全面,多论坛并举亮点纷呈

▼▼▼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组委会精心考量下,设置了冠脉功能学、心脏电生理、结构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和心血管重症、心血管研究、心血管预防与康复等专场,邀请众多相关领域内资深专家参与,为地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了专业实用的学习平台。

图片

其中,在冠脉功能学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带来了“QFR新证据对未来PCI实践的影响”的前沿分享。徐波教授围绕QFR临床应用证据方面,重点聚焦其应用场景进行介绍,他总结道:FAVOR Ⅲ China研究结果显示与造影指导相比,QFR指导的PCI治疗在改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节省医疗费用;通过既往研究分析可以看出QFR在PCI治疗的全场景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QFR这种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操作简便、安全,能够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将功能学评价理念落地实践,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此外还有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病例交流、第一届宁波市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等内容,将学科发展与学会工作相连接,从展望落地实践,将理论与临床更好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一场亮点纷呈的学术盛宴。

青年力量,助推心血管诊疗事业发展

▼▼▼

图片

本次年会期间,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同步召开。青年是促进学科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委员也是学会发展的未来,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为广大青年医师共商未来工作计划,携手成长进步提供了重要平台。相信未来,各位青年委员将以学术为本,加强临床研究,同时提升医学人文内涵;开拓思路,共同推动学科整体发展。青年委员会也将发挥先锋作用,促进交流合作,为地区的心血管病诊疗能力提升贡献青年力量。

本次会议为期3天,在全体专家的热情参与以及热烈讨论下圆满收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办会模式,积极响应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及时展现了分会各项工作进展及成果。

携手合作,共赴未来,一幅独具特色的宁波心血管事业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2022年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医学分会学术年会也把握发展机遇,搭建了一座提升区域心血管诊疗水平、促进交流的进步桥梁,呈现了分会工作新气象;随着分会各项工作的陆续开展,宁波心血管事业的未来愈加清晰,发展令人充满期待。


阅读数: 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