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业闻道·云课堂第二季《心脏及外周解剖——全面了解TAVR手术相关解剖学》精彩回顾

自2002年Dr. Cribier完成了第一例人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结构性心脏病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发展最快速的方向,尤其是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可能是介入心脏病学的第四个里程碑。创新、优化医疗技术,其根本是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术业闻道·云课堂第二季《心脏及外周解剖——全面了解TAVR手术相关解剖学》

从“心脏解剖与主动脉瓣根部结构精析”分析TAVR瓣膜植入后毗邻组织,绘制“心脏地图”,精细化手术策略。

从“主动脉瓣分型总览及术中指导意义”了解不同病变特点,优化手术策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从“外周入路血管解剖及选择”看TAVR手术入路评估及选择,保障手术入路可行性以及术后通路安全。

全面制定TAVR手术策略,规范和提高诊疗水平,推动TAVR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图片

心脏及外周解剖——全面了解TAVR手术相关解剖学

TAVR本身技术难度高,每位患者都有不同的病变特点,使得手术操作更为复杂。解剖学作为治疗的基础,对解剖结构的深入剖析能够帮助临床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例如对于主动脉根部解剖的分析,确定锚定区域及锚定力,以帮助临床选择最适宜瓣膜类型、尺寸、手术方案,避免传导阻滞、瓣周漏、冠脉阻挡等并发症;对主动脉及外周血管解剖特点的了解与术前分析,直接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总之,在TAVR手术治疗中,

以患者为中心,围绕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以解剖为基础,结合TAVR治疗策略优化手术流程、器械选择,让患者得到最好治疗效果。

心脏解剖与主动脉瓣根部结构精析

心脏解剖是TAVR治疗的基础,对瓣环、瓣叶、形态、钙化与纤维化程度等的认识与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球囊、瓣膜类型与尺寸,预估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如瓣膜移位、瓣周漏等;针对心脏的解剖及特点有全面的分析后,可预估致命、处理困难的并发症风险,如对冠脉开口位置、周围毗邻关系的评估,可确定冠脉闭塞风险;观察左室腔大小、心肌肥厚程度可避免术中操作造成心尖穿孔;对LVOT解剖结构的分析,可以优化手术策略,避免传导阻滞、影响二尖瓣前叶功能等并发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主动脉瓣分型总览及术中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国内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年龄较轻、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等特点,尤其是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简称“二叶瓣”)狭窄比例高,增加了国内TAVR手术的难点。

二叶瓣患者不仅常具有椭圆形瓣环、瓣膜钙化程度高且不对称、合并升主动脉增宽和/或横位心等解剖特点;该类患者复杂的瓣上结构,对根据瓣环大小选择瓣膜尺寸的思路提出了挑战。

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分型二叶瓣为Sievers分型,现已有研究尝试对二叶瓣的分型方式作出调整,如Hasan分型。主动脉瓣分型的识别,了解不同的解剖特点,全面评估主动脉瓣瓣环和瓣环上结构进行瓣膜尺寸的选择,术前手术策略规划演练、术中操作难点及时调整,可以避免并发症,获得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外周入路血管解剖及选择

TAVR手术的输送器械直径较大, 对入路要求较高,出现血管并发症会增加住院天数、降低病人生活质量。不管是2020ACC还是2021ESC都提到了入路解剖合适是TAVR手术的重要先决条件。

怎么评估入路?如何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如何避免血管入路并发展?这就需要临床工作中对入路的解剖做全面分析,预估操作难点及对疗效影响较大的并发症。例如升主动脉并发症的预防重点在于预防动脉夹层,其走形又会影像瓣膜输送系统,横位心的患者往往会增加手术难度;当常用的股动脉入路条件不合适的时候,颈动脉、腋动脉等也可作为我们的入路选择。
全面了解TAVR入路解剖,优化手术入路选择、操作策略,可避免并发症,保障患者预后。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第三季精彩内容即将来袭

图片

术术业闻道·云课堂,集众家之所长传授TAVR领域经验,持续关注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新理念,助力TAVR技术在国内的普及,推动结构性心脏病学的发展。

博学之:体系全面  由浅入深

笃行之:始于临床  循序善诱

阅读数: 934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