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子会丨傅国胜专访:我们大门始终敞开,欢迎所有心血管同仁一起打造这个学术平台


一场心血管学术大会的真正内涵,总是和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和医学,和岁月,和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情感。尽管会议有终始,人潮来往有聚散,但正如卡尔萨根的《宇宙》中所说:

“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
和傅国胜教授的对话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份在多次学术交流中共享时光沉淀而来的情感。它关乎有着17载历史的西子会,关乎近20年间在邵逸夫医院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与科室成员之间的情感共鸣。
不可名状,却鲜活如新。

傅国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八月西子,盛夏杭州。

由浙江省医学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同举办的“第17届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于2022年8月5-7日隆重举办。会前,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采访,在介绍大会亮点的同时,也谈到了一切与大会息息相关那些人,和事。

01

感恩支持,不负关怀,坚持传递领域最新进展  

在诊疗手段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心血管领域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有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通过新的实践才能开拓一片新天地。

因此,傅国胜教授在访谈中开宗明义:“将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传递给各位观众、听众和参会者,是西子会素来坚持的理念。”基于此,今年的西子会在结合过往办会历程以及邵逸夫医院与业内同道共同学习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有传承也有创新。


传承|诚邀省内外专家鼎力相助

“西子会能够从2006年一直举办至今并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内一众专家们的支持帮助。”

回首过往,傅国胜教授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会议举办第一届时,来自省内外各地知名专家们倾情参与,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汇报、手术演示,大家合力促成了一场学术盛会,为西子会之后的继续举办奠定了厚实的学术底蕴。

承载着过往多年的学术友谊,本届大会依旧继续诚挚地邀请了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张运院士、陈义汉院士、马长生教授、霍勇教授、张澍、华伟教授、杨跃进教授、袁祖贻教授、吴永健教授、徐波教授、钱菊英教授、陈纪言教授等领域内重量级专家,请他们为大家传递心血管学术发展的最新、最前沿内容。

本届西子会虽设有线下会场,但考虑到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省外专家主要将以线上参会的形式带来讲课,而在线下会场,大会则重点邀请了浙江省及周边地区心血管医生参与到不同的论坛当中,带来学术分享。论坛主题涵盖心衰、胸痛、高血压、心血管影像、罕见病、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健康管理等等。

本届西子会还则邀请了许多来自县级、社区医院的医生相聚线下。聚焦基层医生临床诊疗需求,大会特设病例讨论专场,筛选了来自各地基层医院的疑难病例、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病例,基层医生常见病例等多种类型的临床实战病例,同与会嘉宾们共同讨论、解读,研究诊疗新思路。

“ 也希望省外专家们能理解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我们真的很希望能请各位专家来到我们杭州、来到邵逸夫医院指导工作,但现阶段疫情反复,出于安全的角度,只能邀请大家线上参加。”

创新|带来更多实操内容

注重实操技巧的传授一直是大会的特色。

借助手术示教活动,每年的西子会都会联动省内外各地医院或科室带来丰富的手术直播/转播内容。今年的手术示教活动在结合当下心血管介入技术热点的情况下,对直播内容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划,将会有一整天的时间直播/转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包含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在内的瓣膜手术。同时,针对一些新兴的手术器械,如血管缝合器的使用等,大会也会邀请不同术者在术中带来一些技术和技巧方面的分享。

还有8月6日的PCI手术演示专场,同样用一整天的时间集中展现领域内技术新发展,如Shockwave IVL技术、旋磨技术,以及OCT、IVUS、FFR、QFR等评估技术的应用。同时,关于当前热门的可吸收支架、药物球囊的应用等方面,大会也会通过手术示教带来介绍。

其次,大会还专门准备了10颗猪心,用以开设猪心解剖课程。持续两个小时,通过解剖猪心帮助心内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心脏解剖结构,从而能在之后更有效地开展结构性心脏病手术。

02

岁岁友情长 欢迎687位医生“回家看看”

年华似水,匆匆流淌,总有些情谊绵绵不断。

自2005年傅国胜教授任职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科室主任以来,邵逸夫医院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以百计的心血管医生前来进修,其中进修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医生有687位,且在进修结束后,这些医生中很大一部分还与邵逸夫医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今天下班前,我还为三位在我们科室刚结束进修医生们的结业证书签字并撰写了评语,他们分别来自贵州和安徽黄山。我觉得挺自豪的,有这么多医生愿意来我们这里开展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培训。”傅国胜教授补充道。

因此,借着此次西子会召开的契机,傅国胜教授邀请了曾经在邵逸夫医院进修过的心血管医生再次回到邵逸夫医院,并牵头成立邵逸夫心血管Fellow俱乐部。

“这些医生有的已经成为了当地医院的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希望能邀请这些专家回来看看我们目前的状况,也请他们为邵逸夫医院未来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出谋划策。”

傅国胜教授同时也结合青年时独自前往德国进修学习的经历,谈到了邵逸夫医院与前来进修学习医生们的相处模式。

90年代独自一人身处德国时,面对陌生的语言环境、迥然不同生活方式,一种巨大的无助感包裹着傅国胜教授。那时候,如果能有一个人能给予他关心、帮助或支持,都是一件温暖的事,能让他心怀感恩。

与德国相比,邵逸夫医院进修肯定要好得多。不过将心比心,傅国胜教授还是能特别能感同身受这些进修医生们的家人所付出的努力。他说,他们常常一进修就是一年或半年,许多医生都已经组建了家庭,他们有儿有女,舍弃了原本非常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到杭州进修,确实不容易,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牺牲。

“我们希望能给这些医生家的感觉,他们来邵逸夫医院学习也是对我们诊疗能力的信任,所以我也要求团队一定要努力爱护和珍惜他们的信任。”

因此,他对科室成员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要尊重前来进修的医生。

第二,如果进修的医生们在生活上有任何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开玩笑地说,如果现在桌子上有颗桃子,我们科室的医生在,进修医生也在,我一定会要求他们把桃子拿给进修医生吃。因为我们一定在生活上要给进修医生最好地照顾。”

第三,不遗余力地帮助进修医生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不仅是知识,还要传授他们技巧。

与进修医生的交流也让大会更加关注基层医生的学习需求,由此本届大会在参会专家邀请方面做出了调整,让会议内容更加贴地而行:“我们今年对参会对象做了非常大的调整,邀请了更多临床一线的、地方县域级的医生或学术骨干,以及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来参加本次会议。”

03

致敬桡动脉PCI技术30周年

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其中的“联席”就明显表示了会议是由多个学术会议联合举办而来。

傅国胜教授介绍,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源于2006年举办的“西子心血管新技术研讨培训班”,后又在2007年、2018年分别与邵逸夫医院举办的活动和浙江地区其它学术平台进行了融合与创新。

以2018年西子心血管新技术研讨培训班联合邵逸夫高级桡动脉演示课程、邵逸夫国际临床电生理论坛、邵逸夫心脏起搏高峰论坛、邵逸夫心血管疾病管理论坛、邵逸夫心血管修复与再生论坛、中国冠心病介入并发症论坛等医院举办的多个论坛同期召开为标志,“西子心血管病联席会议”正式诞生。

其中的“邵逸夫高级桡动脉演示课程”一直是大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特色内容。而今年,恰巧是经桡动脉PCI技术问世30周年,对傅国胜教授个人,对大会来说,都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桡动脉入路PCI及CTO PCI技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傅国胜教授的个人的成长。“我对桡动脉PCI,对CTO-PCI有非常深的感情,某种程度上讲,我见证了并参与了中国桡动脉与CTO-PCI的发展和推广历程。”

众所周知,中国首例桡动脉入路手术是由葛均波院士率先完成。此后,我国一些大型心血管中心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邵逸夫医院等陆陆续续开始开展桡动脉入路PCI手术,并逐渐参与到技术的普及推广过程当中。

傅国胜教授介绍,刚开始实施经桡动脉入路PCI手术时,由于技术刚刚兴起且导管器械的原因,手术开展过程十分艰难,经桡动脉入路PCI手术彼时还属于风险较大的手术。之后随着与国外术者交流的增加,手术经验的积累、相关知识的储备,以及导管器械的突破,他们逐渐开始熟练掌握经桡动脉入路PCI技巧,技术发展也变得如日中天。

此后经年,傅国胜教授带领团队开展、带教该技术的同时,也在经桡动脉入路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处理更复杂的病变、创新PCI手术术式,提出了许多创新概念。如双支架对吻技术、三球囊对吻技术、移行导丝先行技术等,同时他还和日本、加拿大的国内外同道成立“瘦身俱乐部”、搭建“国际桡动脉大师会”等学术交流平台。前者主张使用更细的导丝、更小的指引导管开展分叉手术,后者则通过手术直播演示的途径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各地术者交流经验。

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团队的一些创新理念并没有通过文章的形式发表,因疫情原因近两年团队在大师会上转播手术。但邵逸夫医院为桡动脉入路PCI 技术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千钧之力,聚于涓埃。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邵逸夫医院也许只是中国术者在推动经桡动脉入路PCI技术发展中的一个侧影,还有许许多多的医院和医生在这一领域发热,推动技术走深走远。如今在中国,经桡动脉入路PCI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手术。用傅国胜教授的话说,就是:“任何最基层的医生都会开展。”

同时在近几年,不断有中国医生被邀请到国际会议平台上传播我国术者在此领域的成就和突破,就是三十年间我国术者在推广和普及经桡动脉入路PCI做出努力与贡献的最好证明。

04

做青年医生的“老大哥” 敞开“大门”迎接所有心血管同仁

是科室主任,也是大会主席。

科室主任培养青年医生的思路,往往也与举办一场学术会议的思路一脉相承。

从科室主任的角度上出发,傅国胜教授有两点体会:

首先,要为科室的青年医生们设置一个清晰可见的职业发展规划。其次,要为广大患者提供标准、规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以上述两点为核心,傅国胜教授为成员们安排了独立导管室、专科病房,并不断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发展新技术,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新领域。

在他的努力下,团队成员从原先的6~7位发展成如今的60余位,这其中仅有11位医生是硕士学位、其余均为博士学位。其中,有电生理医生独立术者12位,心脏起搏的独立术者10位,结构医生有5位,还有一些其它亚专业领域医生如心衰,胸痛,心血管健康管理,心脏康复等在内一系列医生团队。

围绕和谐、科学、规范、积极、向上这五大特点,整个团队在不断向前发展。

2021年整个科室总共为15212位病人提供住院医疗服务,完成各类经导管介入手术12300多例。同时,团队在科研领域不断发力,先后成立了浙江省心血管介入与再生修复研究实验室,以及一个以心血管医疗器械筛选合成和转化评价为主的平台,尝试通过医工结合的角度创新手术器械。

采访中,傅国胜教授戏称自己为“老大哥”,他说:

“我算是一位老大哥,整个科室后面的医生都比我年轻,他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对学科发展有什么建议,都能随时随地当面和我交流,我个人也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些服务,提供一些帮助,提供一些提升。”

搭平台、广交流、共提升。这也是傅国胜教授在规划西子会发展时的共性。

“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继续打造出一个规范、科学、有丰富内涵、以教育培训和提高为核心的专业平台,为杭州及全国心血管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如西湖一般,大会发展需要恰到好处的浓妆,也需要对整体氛围的淡抹。千人千面,这需要更多的专家同道们来建言献策,把最好的保留下来,不好的剔除或改进,持续融入新元素。

“我们的大门始终敞开,面向所有的心血管同仁,诚挚邀请省内外有兴趣的同仁,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共同打造这个学术平台!”

扫码进入直播页面

扫码进入大会微官网

专家简介

<section style="width: 100%;height: 100%;border-radius: 100%;overflow: hidden;background-position: 62.9543% 5.14777%;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background-size: 174.927%;box-shadow: #000000 0px 0px 0px;background-image: url(" wx_fmt="jpeg");box-sizing:">
西子.jpg

傅国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留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介入与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再生医学创新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卒中学会副会长、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冠心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

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主/副主编学术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5项,培养硕/博研究生90余人,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延伸阅读

· 微官网正式上线!2022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XIZI-JCC)最新信息抢先看~

· 2022第17届西子会,倒计时8天,日程一览表首先公布,期待您的参会!

· 十七载笃行同心同道 | 8月5-7日 2022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邀您共谱学术新篇


阅读数: 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