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心学 2022|聚例淇鸣,精益求精:冠脉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策略(DES+DCB)病例大赛圆满收官

汇聚精英术者,共探介入“心”道。2022年8月20日,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期间,冠脉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策略(DES+DCB)病例大赛鸣锣开赛。大赛邀请到领域内资深专家组成主席和评委导师团,聚焦分叉病变中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价值与操作手法,通过专题讲座结合精彩病例分享的模式共同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策略

群贤汇聚

共话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策略

大赛在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柯永胜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邀请到大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葛均波院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春光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共同担任主席。

此外,担任本次病例大赛的评委嘉宾有: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付金国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官学强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战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贺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侯磊教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黄宜杰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春坚教授,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李留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宇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栾波教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马登峰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聂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牛铁生教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谭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汪克纯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尹秋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峰教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张新金教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赵杰教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一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仲昕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按专家姓氏首字母排序)

邱春光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针对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临床指南推荐主支植入支架、分支根据具体病变情况决定是否植入支架的灵活策略。希望本次的病例大赛通过病例分享的模式让与会者们对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专家指教

分叉病变介入诊疗有道

本次病例大赛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姚康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贾海波教授带来了精彩讲课,围绕分叉病变诊疗策略进行经验分享。

胡涛:DES联合DCB处理真性分叉病变的证据

胡涛教授介绍到DCB在分叉病变的支架内再狭窄中已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对于原位分叉病变,DCB的使用已获部分临床证据支持,期待未来有更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分享了切割+后扩是使用药球前进行充分预处理的理想策略,“恰到好处”的夹层是保证药球效果的关键。

姚康:DES联合DCB处理真性分叉病变

姚康教授分享到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倾向于简单、快速、高效地处理分叉病变,强调必要时支架策略。现阶段使用DCB处理分叉病变包括两种策略,一是主支、分支均使用DCB,二是主支植入支架,分支使用DCB。DCB不同于PTCA和DES,无异物植入的同时释放药物抑制内膜增生,为术者和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贾海波:腔内影像学在分叉病变杂交技术中应用价值

腔内影像学在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贾海波教授指出,IVUS、OCT以及NIRS等腔内影像学可对冠脉结构进行精准评估,对指导如何干预/干预部位、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IVUS掌握主支和侧支血管的直径、管腔面积,狭窄程度等,选择恰当病变进行DCB治疗,并有效预防产生夹层。

高手过招

真实病例切磋技艺

袁嘉敏医生介绍了一例“左主干分叉病变”,采用CRUSH技术,预扩张并于边支植入支架后挤压LM内的LCX支架,于LM-LAD串联植入两枚支架。术后1年复查造影显支架开口狭窄80%,进行IVUS腔内影像学评估后,使用DCB扩张LCX开口处病变。2年复查造影显示LCX支架通畅。

官学强教授表示,左主干分叉病变中无论是单支架技术还是双支架技术,再狭窄病变多见于LCX,进行腔内影像学评估十分必要。 
韩战营教授表示,远期来看,左主干分叉病变中,双支架技术发生再狭窄率约为30%,考虑到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回旋支开口部位可能有多层支架,这也是导致再狭窄的原因。

吕钢医生带来了一例“化繁就简——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显示LM远段病变累及LAD及D1、LCX开口重度狭窄,术者采用单支架+DCB的处理策略。在分叉病变中DCB可以化繁为简,疗效和安全性较好,耐心预处理和精细管理至关重要,化简为繁;基于规范化治疗,DCB疗效可能超乎想象,带来惊喜。

贺勇教授指出,这一病例体现了介入治疗的技术细节对于患者的预后的重要性,建议在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术前、术后使用腔内影像学进行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高效。

侯磊教授表示,DCB在治疗中的一大优势表现为,可以缩短双抗甚至单抗的疗程时长,从远期效果来看,可以考虑在回旋支与前降支都使用DCB。

凌嘉源医生介绍了一例“化繁为简——‘真假’ 四分叉处理“病例。充分预扩后于高位OM采用DCB治疗,采用BSKT技术于LCX植入支架,LM-LAD植入支架后行对吻扩张,造影及IVUS结果满意。凌嘉源教授表示,用最简单的术式解决相对复杂的临床问题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黄宜杰教授表示,该病例可以考虑均采用DCB处理进一步简化手术策略,或许能够避免最终植入支架,需要根据未来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术中处理效果。

姜宇教授表示,该病例即刻效果非常好,但支架植入左主干后没有做后续处理,远期预后问题值得讨论。

袁驰医生介绍了一例“ACS患者左主干分叉遇上钙化”的病例,患者ACS入院后行造影检查提示LM至LAD远段弥漫狭窄伴钙化,LCX近段90%狭窄伴钙化、成角,行旋磨术后使用棘突球囊、高压球囊扩张,并于开口LCX使用DCB扩张,LM-LAD植入支架并POT,造影结果满意。1年后复查造影提示支架通畅,LCX开口未见明显狭窄。

蒋峻教授表示,对于钙化病变而言,需要积极进行预处理,由此减少后续产生夹层风险。此外,腔内影像学评估同样重要,能够为手术提供更精准指导。

余东彪医生带来了一例“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病例。患者LAD近中段弥漫性狭窄80%-90%,累及D1,LCX远段弥漫性狭窄90%,分叉分型(1,1,1)。术者在IVUS指导下,于LAD-D1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后,于D1使用DCB扩张,再次行IVUS检查,结果满意。

栾波教授表示,该病例病变特点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术前IVUS检查提供了非常多的病变特征信心,有助于指导后续介入治疗。

胡学俊医生介绍了一例“支架再狭窄遇上分叉病变”的病例。造影显示LAD中段支架内再狭窄,与D1形成真性分叉病变,综合各项因素,术者于LAD使用DCB扩张治疗后D1采用单纯PTCA。

汪克纯教授仲昕教授一致表示,该病例可使用IVUS检查明确支架内再狭窄具体病因,指导后续治疗。在充分预处理前提下,DCB疗效较为理想,该病例中D1也可选用DCB治疗。

李辉医生带来了一例“DCB优化处理左主干-三分叉病变”的病例。在IABP支持下,优先处理LCX-CTO病变,后于LAD在IVUS指导下行旋磨术并予以预扩张,LAD植入支架并处理D1、D2后在LCX开口使用DCB进行治疗,于LM-LAD植入支架,造影结果满意。

聂斌教授表示,该病例手术策略及手术技术都非常优秀,术前置入IABP予以预防性支持,对之后行旋磨术治疗有必要,治疗效果也很理想。

黄宜杰教授提出该病例为一例复杂病变,团队采用的手术策略及手术技术都非常优秀,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裴宜斌医生分享了一例“DCB处理前三叉病变”的病例。首次入院LCX开口使用切割球囊进行预处理后可见B型夹层,使用DCB治疗。8个月后再次因胸痛入院,复查造影显示LCX开口未见夹层,LAD开口病变较前加重,精确定位后于LAD植入支架。8个月后再次复查造影,支架通畅,LCX开口未见明显狭窄。

贺勇教授指出,在关键解剖部位使用DCB进行治疗时,建议在腔内影像学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帮助选择合理的手术策略并提高手术安全性。

侯磊教授在前基础上表示,在左主干分叉部位出现夹层后是否考虑植入支架,值得探讨。

王浩医生分享了一例“DCB治疗前三叉支架再狭窄”的病例。患者既往行双支架术,此次因NSTEMI入院,采用LM单支架+LCX DCB的治疗策略,使用预扩张球囊行对吻扩展后行IVUS 检查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原因,最终造影结果满意。

付金国教授表示,针对这一病例中的LM-LAD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可考虑使用DCB治疗而非再次植入支架。

李春坚教授同样表示,针对该病例可考虑使用DCB治疗而非再次植入支架,若能一次性完成患者病史采集,相信手术效果会更好。

汪娟医生介绍了一例“STEMI合并非罪犯血管真性分叉病变”的病例。处理RCA病变后,使用切割球囊、高压球囊对LAD进行预处理,并于LAD使用DCB扩张治疗,造影结果满意。1年半后复查造影,LAD未见明显狭窄、D1开口良好。

李宇教授指出,该病例中术者高水平地完成了RCA和LAD的介入治疗,尽管没有腔内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但是随访的结果明确了DCB治疗效果理想。

马登峰教授表示,该病例考虑到LAD病变的复杂程度,可在处理RCA罪犯病变后分次处理LAD病变,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王庆国医生带来了一例“DCB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病例。使用切割球囊和后扩球囊对LM-LAD进行预处理后使用DCB治疗LM-LAD再狭窄病变,于LM-LCX植入支架,并予以对吻扩张。半年后复查造影显示左冠支架通畅,未见明显残余狭窄。

马翔教授指出,充分的预处理对于DCB的后续疗效来说十分重要,应在通过腔内影像学明确再狭窄原因的情况下再进行后续治疗。

牛铁生教授指出,明确再狭窄的病因对于支架内再狭窄来说非常重要,该病例中腔内影像学不仅可帮助明确病因,还可以指导制定后续治疗策略。

刘冰医生分享了一例“STEMI遇上分叉病变”的病例,患者急诊血栓抽吸后2周后再次造影并行介入治疗,于D1行DCB治疗,于LAD植入支架,造影满意。1年后复查造影显示LAD支架通畅,D1未见明显狭窄。

谭强教授表示,DCB在STEMI中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特征判断是否能够使用DCB治疗。

尹秋林教授表示,针对该病例而言,对角支重要性大于前降支的重要性,因此要重点关注。

邓熠医生介绍了一例“IVUS指导药球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病例。预扩张后行IVUS检查,再次使用切割球囊、高压球囊进行预扩张及非顺应球囊的对吻扩张,复查IVUS明确残余狭窄程度后使用DCB对吻扩张,造影及IVUS结果满意。

张峰教授表示,该病例术中处理非常规范,多次的腔内影像学检查评估在该病例中是十分必要的。

张新金教授表示,该病例的反复支架内再狭窄考虑可能和其左主干支架尺寸选择不合适有关,若左主干内支架尺寸过小或支架膨胀不全则术后再狭窄风险非常高。

鲁军军医生带来了一例“钙化遇上分叉病变”的病例。采用DES+DCB的治疗策略,使用预扩球囊、棘突球囊充分预处理后,使用DCB处理D1病变,LM-LAD中段植入支架后发现D1狭窄加重,再次扩张D1病变,造影满意。术后9个月复查造影,支架通畅,D1未见血流受限。

赵杰教授指出,钙化病变会明显增加介入治疗难度,该病例的治疗策略和应用的手术技术合理,患者复查结果也提示治疗效果良好。

钟一鸣教授表示,针对此类患者,需要考虑是否要进行心肺功能评估,进一步判断多支病变中明显缺血部位;对于钙化病变而言,腔内影像学能够起到精准指导作用。

陈海涛医生介绍了一例“CTO遇上分叉”的病例。造影显示患者LAD发出D1后闭塞,D1开口70%狭窄,术者在双腔微导管支撑下开通LAD病变,预扩球囊和高压球囊预处理后在LM-LAD使用DCB扩张治疗,于LM-D1植入支架并行POT,造影及IVUS结果满意。1年后复查造影LAD及D1未见明显狭窄。

周浩教授表示,建议该病例在治疗前就进行IVUS检查以评估LAD和D1的病变性质和程度。该病例中,尽管D1粗大,但是LAD仍然非常重要。

尹秋林教授表示,该病例随访结果良好,但是LAD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建议术后对LAD进行IVUS检查明确LAD管腔情况。

戚先伟医生分享了一例“左主干三叉病变”的年轻患者病例。造影显示LM尾端至LAD近中段弥漫性90%狭窄,狭窄累及LCX。术者对LAD进行预处理后行IVUS检查,分别于LAD中段和LCX植入支架,并于LM-LAD植入支架,对吻扩张后POT。再次行IVUS检查,支架膨胀良好。

张新金教授表示,该病例中LAD斑块负荷较重,支架尺寸的选择需要慎重。

张宇医生介绍了一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NSTEMI病例。造影显示左冠前三叉真分叉病变,伴重度钙化,预扩球囊难以通过钙化病变后启动旋磨术,于LAD植入支架后再次与LCX对吻扩张并POT,DCB扩张LCX病变。造影及IVUS发现LM支架发生短缩、套叠,于LM行POT,造影及IVUS结果满意。

李宇教授表示,对于此类患者,若采用旋磨技术,需要在高清模式下进行,降低并发症风险。

马登峰教授表示,针对该病例造影及IVUS发现LM支架发生短缩、套叠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与会专家们的热烈讨论中,本次病例大赛取得圆满成功。通过病例汇报的形式,为广大青年医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选手们对冠脉分叉病变优化介入治疗策略(DES+DCB)的疑难病例抽丝剥茧、缜密分析,并通过资深专家点评与经验分享,展示了近年来DCB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也更加期待“介入无植入”的理念能够进一步应用于各类复杂冠脉病变之中。

阅读数: 1845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