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S-CHINA2022丨高密度、高精度、高智能时代来袭,论道技术新发展:雅培卫星会圆满举办

2022年9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VAS-CHINA)于江苏南京隆重召开。大会聚焦室性心律失常诊疗领域内的新技术、新理念及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汇聚国内外各地心律失常医师相聚线上线下,以专题汇报、病例解析等多样形式带来了一场全面、立体、全新的学术专题讨论会。

期间,雅培卫星会圆满举办。专题会以高密度标测、心腔内超声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为主题,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明龙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担任主持嘉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海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段江波教授带来精彩学术讲座,江苏省人民医院陈红武教授作为讨论嘉宾与在场专家围绕雅培医疗的先进技术展开了深度探讨。

十四年发展学术交流不息 以雅培为眼洞察前沿发展

▼▼▼

专题会伊始,付华教授作为主持人向线上线下到场的专家们表示欢迎,并作开场致辞。

回顾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付华教授谈到,大会历经十四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国内心律失常领域最重要的专题会议之一,新冠疫情尚未出现前,大会每年举办都会吸引众多领域内专家相聚南京共议学术热点,探讨电生理技术发展,学术氛围浓厚。虽然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阻碍了线下会议的举办,但专家们学术交流热情不会因此停止。长期以来,雅培医疗一直以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不断推动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手段的发展,是电生理领域内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今天借助大会平台,透过雅培医疗的最新技术,能与在场专家们共同探讨心律失常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展望未来发展,助力我国电生理诊疗技术更好发展。

理论技术优势 详解使用技巧

▼▼▼

会议学术分享环节,李海鹰教授江波教授先后围绕高密度标测、心腔内超声的技术原理与临床使用技巧进行分享,同步与陈红武教授就技术应用细节进行了讨论。

李海鹰:高密度标测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李海鹰教授开门见山,直接阐明了高密度标测结果的临床应用优势:高密度标测清晰阐明了心动过速的机制,同时又高效省时,靶点准确,能降低附带损伤。通过电波试验则能清晰的观察到影响基质标测准确性的因素,其中,可控因素如电极大小、电极间距、贴靠压力等,不可控因素如心肌厚度、心电信号传导方向等。

HD Grid正是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器械结构。

首先,HD Grid创新设计了独特的3mm的电极间距,这样可以更好的评估健康心肌,既保证对健康心肌的有效感知,同时不压缩鉴别低电压的能力;其次,HD Grid独有HD Wave感知方式,可进行双向感知测量,选取感知振幅更大的结果,投射到模型上,克服传统双极由于电传导方向造成的低电压假象,从而实现局部区域超高密度标测,更细致地呈现关键峡部传导信息。此外,HD Grid柔软的头端,无假腔,更安全,不容易导致心肌穿孔。

最后,借助3例精彩的病例复盘,李海鹰教授向在场专家们直观演示了HD Grid在室性心律失常标测及消融中的优异表现,并再次总结了高密度标测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应用的优势:

1、高密度标测有助于认识心律失常电生理的机制,特别是在复杂心律失常中,能精确直观的解释电生理现象,帮助术者提高手术成功率。

2、HD Grid攻克了传导方向依赖的双极盲区,结合HD Wave算法,能真实还原低电压信号。

3、HD Grid超高的局部标测密度,能精准快速的呈现复杂心律失常机制。

4、HD Grid能够量化贴靠压力,安全高效。

陈红武教授

1、起搏状态下开展高密度标测是否有差别?

在使用HD Grid操作时,若遇到有病变,特别是有疤痕组织病变的地方时,电压会有相应变化,即电压较低、有碎裂电位。其次,有相应研究也指出此时内膜面、中层面和外膜面的传导时间也会出现差异。此时即使无法诱发病人,也能通过高密度标测找到关键峡部。

2、左室操作和右室操作有何应用技巧可以分享?

HD Grid的设计构造不仅可以确保导管头端柔顺贴靠,而且能够避免出现心室内复杂解剖结构如乳头肌腱索的缠绕,从而显著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段江波:ICE在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中的应用

段江波教授基于雅培医疗最新上市的ViewMa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搭配ViewFlex Xtra ICE 导管结构特点,结合自身操作体验分享了雅培ICE的临床优势。

他指出,ViewFlex Xtra ICE导管直径为9F,导引鞘10F,进入人体长度可达90cm,同时他还具有较长的可打弯长度,有助于ICE导管进入优势。而在操作上,ViewFlex Xtra ICE 导管操作精细、有四向可调弯、自带阻尼和3个marker,能指示起始位置。其次,ViewMate独有的域技术成像技术和专为ICE定制的成像品质,可以轻松获取优异的超声图像品质,较以往的超声图像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变,这对于心腔内解剖结构的识别和观察有非常巨大的帮助。

目前ICE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和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现阶段国内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后者。紧接着,段江波教授即结合2例乳头肌起源室性早搏的ICE指导消融病例,分享了ICE临床应用的个人体会,包括1、应用ICE动态扫描找目标结构;2、通过毗邻关系判断ICE显示的解剖结构;3、ICE引导消融导管到位,直视下进行乳头肌消融,可以观察到导管的贴靠程度以及消融的具体位置。

陈红武教授

由于ICE是二维切面,那么对于ICE应用的初学者,有哪些建议?

如果术者具有一定的经胸超声基础,能够清楚理解各个切面的形态,那么掌握这个导管的操作技术不会太难;否则可以借助CT融合影像,将主动脉根部的三个窦以及心尖的位置建立清楚,进而借助此完成定位和导向。

随着专家讨论走向尾声,本次专题会也逐渐落下帷幕。最后,陈明龙教授作为东道主为本次雅培专题会作总结致辞。

陈明龙教授

陈明龙教授谈到,今天的专题会重点讨论了高密度标测技术和心腔内超声技术,非常契合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的大会主旨。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室性心律失常进入了高密度、高精度、高智能时代,合理应用这些先进工具,有助于推动导管消融更加精准化、高效率和高安全。

本次雅培专题会向参会嘉宾们带来了高密度标测和心腔内超声领域的最新技术,通过两场主题鲜明的学术汇报为广大心血管同道带来全面、立体、全新的视角与诊疗理念。相信在与会专家及广大同仁的不懈努力下,这些新技术必将进一步深入临床,以此深刻践行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的使命,推动我国心律失常诊治事业的快速发展。

阅读数: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