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SZCC|官学强专访:激扬学术传薪火 努力搭建开放的、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12年历程光阴流转,12载春秋薪火相传。

走过12年时光的浙南心血管会议又迎来了新的一届。

2022年9月17日-18日,2022浙南心血管会议(2022 SZCC)暨CTO老伙计即将在温州举行,会议前夕,大会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官学强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专访,介绍了浙南会始终如一的办会宗旨和此次会议的特色亮点。

官学强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


01

更凝炼、更集中、更有力量

“让浙南心血管会议努力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交流学术平台。”

据官学强教授介绍,今年的浙南心血管会议,在保证高质量交流学习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调整。

此次会议仍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设置了主会场、基层会场、冠脉会场、电生理会场、结构性心脏病会场和起搏器会场等版块,以手术直播演示专家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

内容更加精炼。

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的会议为了响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整体会期进行了调整和压缩,将心血管重症、心衰、高血压、护理、康复、科研等内容移到11月份举办的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浙南心血管论坛上进行。官学强教授表示,这样安排既有利于疫情防控,也让此次会议内容更集中,让参会者有更多时间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

既有前沿信息,又有基层培训。

主会场,将继续邀请国内心血管领域大咖做主题演讲,介绍一年来心血管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针对县域医院及社区医院的基层医务人员设置了基层会场,进行心血管临床实践知识的相关培训。这样安排符合浙南心血管会议“既要放眼国际,传递最前沿的专业信息,同时立足浙南,提高本区域心血管临床专业技能,以更好、更优的医疗实践为本地区的患者服务”的宗旨。

重视实战,汇聚更多力量。

手术演示贯穿会议全程,也是历届浙南会的重点和亮点内容。

此次会议的手术演示环节有更多“力量”加入其中,如冠脉会场邀请了乐清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起参与手术直播,结构性心脏病会场也邀请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TAVR手术的转播,更多不同层级的中心和同道参与其中,让此次会议更加公平、更加开放,也更加有意义。

病例筛选有重点。此次手术演示的病例选择,也经过了精挑细选。更强调患者的利益以及更加注重病例的教学性。

青年医生与领域大咖同台献技。紧紧围绕介入治疗“再普及、再提高、再规范”的目标,手术演示也将邀请温州地区各家医院的青年心血管介入医生担任助手和手术演示专家一起上台,近距离和专家学习交流,身临其境感受介入的魅力。

“希望此次手术演示能够给同行,特别是年轻医生,带来更多理念方面、技术方面的提高。”官学强教授这样说道。

02

 “老伙计”传经送宝

专业引领播撒匠心

从会议名称就可以看到,“CTO老伙计”也是此次会议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每年浙南会都会邀请CTO老伙计成员来温州进行交流,“CTO老伙计”已经成为浙南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次“CTO老伙计”温州站,邀请了葛雷教授、胡涛教授、马剑英教授、仲昕教授、卜军教授、金叔宣教授、李春坚教授、宋杰教授、蒋峻教授、李长岭教授、聂斌教授、李敬田教授、张宇晨教授、徐立教授、董鹏教授等线下参会,其余无法来线下参会老伙计成员也受邀线上授课和手术点评,同时也邀请了在起搏电生理领域和TAVR领域的专家一起来到温州进行手术演示和病例分享。

官学强教授提到,“CTO老伙计”俱乐部是在葛均波院士的关注和支持下,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涛教授发起成立的学术团队。从最初主要专注于冠脉CTO技术的交流和提高,逐渐发展为吸纳TAVR、左心耳封堵、起搏电生理等各个领域中青年专家加入,关注和实践更广泛的心血管领域的一个医生自发的俱乐部,人数也由最早十几个人,发展成为70余人。

而官学强教授正是“CTO老伙计”最早的十几个成员中的一员,提到和“CTO老伙计”的“故事”,官学强教授深有感触:“在疫情前,老伙计们经常会举行各种活动,在一起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我个人而言每一位志同道合的‘老伙计’身上学习都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对我的成长帮助非常大。”

此次,这个唱着“我们不一样”的“CTO老伙计”团队,再次走进温州,可以说不仅仅是技术的传帮带,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心血管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的近距离的充分地交流学习,用匠心和精湛技艺传经送宝,在浙南大地播撒规范化诊疗的“火种”。

03

是桥梁也是薪火

重交流也重传承

浙南心血管会议已经走过了12年时间,12年来,在杨鹏麟教授、唐疾飞教授、林加锋教授等历任大会主席以及现任主席吴连拼教授官学强教授的带领下,发展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会。

“浙南会,是交流沟通的桥梁,也是薪火传承的平台。”

这是官学强教授作为一名温州地区的心血管医生眼中的浙南会。

 “这12年对我自身来说也是不断成长的12年。”

官学强教授提到,浙南会12年来始终不变的宗旨就是做一个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学术平台。借平台之力,让浙南地区的医生有机会向全国的心血管前辈们学习,在平台的扶持下,青年医生可以更快速地成长,为本区域年轻心血管医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浙南会每年都会邀请众多国内心血管领域的领军人物,如葛均波院士、王建安教授、傅国胜教授等知名专家参会指导,让浙南地区的心血管医生有机会和业界大咖们近距离交流学习,对个人成长帮助非常大。

可以说,浙南会为老、中、青三代术者,搭建了一个共同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了浙南地区一大批青年医生成长成才,也让更多青年医生在这个舞台上有施展的空间,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

04

人才培养

是学科高效发展的关键

传承,人才培养是关键。

浙南会薪火相承的理念,与此次会议的东道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的学科发展理念也是不谋而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作为科室执行主任,官学强教授提到,学科发展进步的核心关键点就是为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要形成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鼓励创新、尊重每一位医生劳动成果的科室文化氛围,为科室医生的成才成长提供有力支持。而交流学习正是医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有效的一个方法和手段。每年举行的浙南会,就为年轻医生搭建了一个和国内外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高质量的学术平台,对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

谈到整个学科的未来发展,官学强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议。

“我认为学科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要以国内外先进医疗中心为学习榜样,在开展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官学强教授特别强调,近两年,科室在临床业务方面有非常大的进步,但在创新科研方面尚且薄弱,特别是临床研究方面还处于跟随者的状态,希望未来能够在临床研究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

传承即未来。

传的是思想和技术,承的是绵延不绝的发展和未来。

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多做、多想、多交流,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不仅是官学强教授对科室发展的愿景,也是浙南心血管会议一直以来的目标和实践。

激扬学术传薪火。浙南会,正在努力朝着更加开放、平等、高质量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方向继续努力和前行,薪火相承代代新,开拓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扫码进入微官网


专家简介

官学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市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医促会心血管预防和治疗青委常委,医促会胸痛分会委员,中国CTO老伙计成员。2009年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西部医院接受心血管临床专业训练。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擅长冠脉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阅读数: 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