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SZCC丨吴连拼专访:立足浙南闽北 彰显区域特色 精雕细琢有内涵重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千百年来,山峦起伏的复杂地理特质,造就了浙南闽北地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廊桥文化”瑰宝,也赋予了当地人民开拓创新的勇气与智慧。

根植浙南闽北这块沃土,浙南心血管会议架起的这座连接浙南闽北地区心血管介入术者的“沟通之桥”也走过12年风雨。今年,会议将继续秉承“技术、创新、推广”的办会宗旨,又一次搭建而起,为普及心血管规范化诊疗、推广新技术而来。

2022年9月17日-18日,2022浙南心血管会议(2022 SZCC)暨CTO老伙计即将在温州举行会议前夕,大会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吴连拼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的专访,“剧透”了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以及会议历经12年发展的坚守与创新。

吴连拼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01

从基础到前沿,促进基层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次会议,设置了结构版块、冠脉版块、电生理版块以及面向浙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基层版块等重点内容,以专题讲座、病例分享、手术演示齐头并进的方式进行呈现。与往届相比,此次会议的内容和形式有坚守,更有更新和创新。

重点:多维度追踪学术前沿

“秉承‘技术、创新、推广’的办会原则,今年的会议在推广创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继续追踪学术最前沿,聚焦更多学术热点。”吴连拼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重点和亮点内容。

结构性心脏病版块和电生理版块,一如既往紧跟学术最前沿话题。吴连拼教授特别提到,结构性心脏病是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分别聚焦瓣膜性心脏病左心耳封堵领域的前沿热点进行展示;而电生理版块的室性早搏、绿色电生理等最前沿技术也是此次会议的一大特色。

亮点:创新基层培训形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推动浙南闽北地区心血管诊疗水平整体提升方面,吴连拼教授表示,此次会议除了设置面向基层医生进行培训的基层版块,在会议形式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推广方面,将乐清市人民医院等县级医院纳入手术转播团队,促进与基层医院的联播联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基层医务人员能够更积极地参与进来,以便更有效地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规范化。

顶级CTO术者齐聚温州

CTO老伙计温州站,依然放在浙南会上进行手术转播,推进规范化诊疗进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长岭教授等国内十余位有丰富经验的CTO术者来到温州进行手术演示。同时,也会安排CTO术者去乐清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让基层医院的术者近距离感受大咖级别CTO术者的风采,身临其境接触最规范的CTO介入治疗。吴连拼教授表示,相信此次CTO老伙计走进温州,对于有志于提高CTO技术的医生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提升自身技术的学习机会。

02

从一到二,打造小而精、有特色的区域性学术会议

要把浙南会做成小而精、突出特色、更有重点的区域性学术会议平台。

吴连拼教授表示,浙南会举办12年来,始终不变的是致力于推广新技术、新理念、新指南、规范化治疗的理念,和重视基层培训,提升浙南闽北地区整体心血管诊疗水平的办会宗旨。

“浙南会以前叫浙南国际心血管会议,后来我们把国际两个字去掉,因为会议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是一定要首先立足于服务好浙南闽北地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心血管同道,切切实实推进浙南闽北地区的心血管事业的发展。” 

吴连拼教授强调,虽然每年浙南会都会邀请国际专家参会,比如今年丹麦Leif Thuesen教授欧洲心血管病学会主席都会在会上进行授课,但浙南会最主要的定位还是立足浙南闽北地区的区域性会议。是以浙南会这个平台为载体,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参会,更快速地向浙南闽北地区的心血管同道传递国际最先进信息,助力区域心血管诊疗更快发展的平台。

回溯浙南会一路走来的历程,不只有名称的变化,还有“从一到二”的精炼聚焦和拓展提升。

吴连拼教授感慨道,浙南会12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有一年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办,对他来说是个始终存在的遗憾,也坚定了他想把接下去每一年的会议都要办得更好的决心。

“以后一年不只办一期,要办两期。”

吴连拼教授表示,把浙南会一分为二,每年召开两次,虽然每次会议的时长有所缩短,但每次会议分别聚焦不同的内容,如,此次会议更加突出CTO、绿色电生理、室性早搏、结构性心脏病、左心耳封堵等创新技术的规范化治疗,而调脂、心肌病等则是下次会议聚焦的内容,更能突出会议特色和重点,提高参会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从有国际到无国际,从一场到两场,是精炼聚焦也是拓展提升。

浙南会以此次会议为始,内容更聚焦,更有重点和特色,更高质量地向浙南闽北地区术者传递国际最新理念,推广最新、最适宜的技术,更紧密连接浙南闽北地区的心血管医生共同参与这场盛会,进行学术探讨,提高技术水平,更好服务患者。

03

以患者为中心,上下求索朝夕不倦


漫漫医路,“心”路亦坚,定当上下求索。

如何让病人获益,让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能够切切实实贯彻落实,是浙南会一直贯彻始终的理念,也是吴连拼教授从医路上的信仰和追求。

2020年初,在吴连拼教授领导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联合心胸外科、超声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成立了心脏瓣膜介入团队,并先后在浙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可回收式TAVR和经导管二尖瓣钳夹缘对缘修复术(MitraClip)。

采访当天,也恰巧遇到吴连拼教授刚刚成功完成一例MitraClip手术。

据吴连拼教授介绍,当前全国共完成了五百多台MitraClip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脏瓣膜介入团队到现在为止做了三例,可以说走在了浙南地区的前列。

怎么让老年患者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是吴连拼教授带领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时也付诸了诸多实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吴连拼教授带领团队为一位94岁反复心衰的超高龄患者实施了TAVR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脏瓣膜介入团队每年可完成30多例TAVR手术,取得非常多的突破性进展。

不断探索新技术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方面,吴连拼教授带领团队一直在路上,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吴连拼教授表示,“当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兴未艾,怎么做的好,瓣膜时间更持久,让病人取得更好的效果,更有效地推进创新转化,才是我们未来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未来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据悉,队列随访、3D打印技术做瓣膜置换介入治疗等创新技术和研究方面,吴连拼教授也在带领团队持续探索。

漫漫从医路,吴连拼教授一直在路上,步步求索。

 “立足浙南,放眼世界,取得更好、更丰硕的成果。”这是吴连拼教授对浙南心血管会议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云程发轫,在坚守与创新中,浙南心血管会议的新局面已徐徐展开。

蓝图已绘,大幕将起,期待2022浙南心血管会议的精彩绽放!

扫码进入微官网

专家简介

吴连拼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务处处长、纪委书记。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浙江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肌疾病与遗传性心肌病学组组长,日本宫崎大学、美国范德堡Vanderbilt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医、教、研工作2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国中医药协会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一项,浙江省医药科技创新奖两项。获评“《中国医师报》第三届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临床技术创新类)”、“浙江省医政工作先进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医生”等荣誉。获“浙江好人”、“温州市道德模范”、“温州名医”等称号。

阅读数: 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