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兴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彭超主任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成功植入院内首台心系列磁共振条件安全心脏起搏器(以下简称“心系列”起搏器)。这是该系列起搏器上市以来在贵州省内的首批植入之一,标志着兴义市人民医院在推动国产磁共振条件安全起搏器的发展和普及上走在了前沿。
基本情况
患者为女性,58岁,因“胸闷、气促6+月,加重15+天”入院。动态心电图显示患者为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44次/分,最慢心率31次/分。彭超主任团队经过严谨细致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最终为这名患者植入了小体积且兼容磁共振检查的“心系列”起搏器,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各项指标良好,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彭主任表示,该类型手术的顺利开展,将为黔西南地区越来越多兼具“起搏”+“核磁”需求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磁共振条件安全,国产起搏器的新突破
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过去的起搏器曾经是MRI的“禁区”,随着MRI兼容技术在起搏器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有“起搏”+“核磁”需求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仍可以安全地接受MRI检查。作为首个可安全进行MRI检查的国产心脏起搏器,“心系列”起搏器还具备先进的AutoMRI™技术,这项技术使经过一定设置的起搏器在探测到MRI设备的磁场后,自动开启MRI检查模式,并在离开MRI设备后,自动关闭MRI检查模式,返回原先的设置,这确保了起搏器在MRI环境前后,尽可能保持合适的参数设置,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心律失常风险,也减少医生的现场干预处置,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占用。
专家简介
彭超
兴义市人民医院
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心律失常县域联盟副理事长,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贵州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房颤联盟委员,贵州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委员,黔西南州“百名优秀医师”。曾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研修冠脉介入1年,曾入选“黔医人才计划”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研修心电生理与起搏专科1年。主要擅长冠心病支架植入、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各类心律失常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等,率先在州内开展多项新技术,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
植入中心简介
兴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房颤中心、心脏电生理中心)是黔西南州最早成立的心血管病亚专业学科。科室由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心电生理检查室、专科门诊组成,是贵州省“青年文明号”的授予科室,是“国家胸痛中心”的创建科室,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基层医师培训示范中心”,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新药创制专项重大项目合作中心、是“兴义市高血压诊疗中心”,是院级重点学科,是省内外多位专家工作站。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胸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省内外大型综合医院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系统研修学习。
科室宗旨“以病人为中心”,科训“团结、规范、求实、创新”。
科室地址:兴义市人民医院住院部1号门诊楼5楼
科室电话:0859-329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