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 2022|殷伟贤教授:结构性心脏病的哲学之道


2022年10月9日-16日,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中国结构周 2022)暨第六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年会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同时举办,此外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数十个中心也将共同参与全球直播。大幕将启,中国结构周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台湾台北振兴医院殷伟贤教授邀您上线参会,并为大家介绍亮点内容。


大会执行主席

殷伟贤 教授


01
以规范为基础,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任何一项技术,只有规范才能走得更远,进而迈入新一个起点。因此,规范化也是中国结构周希望传达的一个理念。中国结构周在会议形式及内容编排上都具有完整的规划,包括基础的典型病例手术,复杂、高难度手术,新器械应用技巧及外科TAVR专场等。以瓣膜病的介入治疗为例,从基础理论到如何选取瓣膜,怎样规划手术,如何执行手术,甚至是患者的术后护理等一系列内容都将在一周内高效呈现。通过规范化示范和个体化讨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个体化治疗。这样的学习、实践机会十分难得,甚至可遇不可求。相信大家在一周的时间内,定能获取丰盛的知识和经验。


02
优秀术者的必经之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做好一台手术,到成为一个优秀的术者,不可能一蹴而就。须先有一定数量的累积,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中国结构周在为期七天的时间里,安排近200场手术直播,覆盖百余家医学中心,涵盖先心、左心耳封堵以及各种经导管瓣膜技术,以及相关的麻醉、超声、影像等相关内容。比如左心耳封堵相关内容编排,既有基础的标准流程演示,也有进阶的复杂左心耳封堵技巧、单封及一站式适应证和并发症预防处理,同时也加入LAAC影像技术探索,合并症综合管理等课程,病例类型丰富,形式多样。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国结构周搭建了一个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广阔平台,让结构性心脏病医师能够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优秀病例,多元探讨不同学术内容和临床热点难点问题,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03
从医病到医人,实现结构性心脏病综合管理

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人群的增长,对医学诊疗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瓣膜性疾病,以老年人群为主,通常伴有其它合并症。因此,要转换传统“头痛医头”的医疗模式,培养“整体”的诊疗思维,从单纯地“医病”转变为注重整体诊疗的“医人”。通过一次手术让患者获得长久获益应成为介入术者的手术追求。在手术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围术期患者的状况,还要充分考虑患者长期预后,比如在术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如有合并症是否需要MDT,如何减少并发症,在术后制定随访管理流程,药物治疗策略等等,争取给予患者一个最佳治疗方案,实现结构性心脏病综合管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如何做好心脏介入的诊疗值得思考,希望通过中国结构周这个平台,让大家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能掌握不同技巧以应对各种复杂状况。相信在两岸的不断交流之下,未来能够总结出更多有效的治疗策略,使更多患者获益。

往期回顾

中国结构周 2022|年度盛会即将开启,八大亮点抢先预览

中国结构周 2022|周达新教授:领先一步,书写中国瓣膜介入原创风采!

中国结构周 2022|吴永健教授:拥抱未来,共同创造中国结构介入的明天

中国结构周 2022|罗建方教授:合作是加速器,规范是定盘星——中国结构介入昂首向前

中国结构周 2022|陶凌教授:手术操作有规范,学术交流无界限

中国结构周 2022 | 苏晞教授:你我同行 共赴盛会;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中国结构周 2022|林逸贤教授:初心不变,求索医师与医术的发展之路

转载自《瓣膜中心》公众号

阅读数: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