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 2022 | 峥嵘十八载,初心不改:CTOCC 2022正式启幕!首日8例高难度CTO-PCI手术亮相

2022年10月20日,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 2022正式启幕,迎来十八周年“成人礼”。

开幕首日,万众期待!

今日手术直播演示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导管室进行,中山团队及外院专家轮番上阵,成功攻克6例具有教育意义的CTO介入手术。同时还有中日CTO专家在线交流观点分享经验,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就此开始。

开幕即巅峰!

这是一场CTO人的盛会

葛均波院士致辞并主持开场

40余位专家线上同聚

共赴CTOCC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郭新贵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白明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战营教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李敬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惟铭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张大东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钲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大庆油田总医院黎辉教授、台山市人民医院陈炎教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刘宗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聂斌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峻青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丁风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金叔宣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育坤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杰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涛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董鹏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竹君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沙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孙勇教授、河南省胸科医院袁义强教授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更有日本CTO大师永松航教授、关口诚教授现身云端,专家们强强联手组成主持与点评团队,结合手术演示实时进展分享治疗思路与操作技巧,理论结合实战,生动形象地CTO介入治疗经验传递给更多医学同道,在交流中碰撞出学术的火花。

中山导管室内:

8位术者势均力敌,与点评专家强强联手

攻克高难度CTO彰显“硬实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O医院汝磊生教授亲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导管室进行了开幕当天第一例CTO手术演示。患者为40岁男性,冠脉造影示RCA近段狭窄99%,后合并瘤样扩张,中段完全闭塞,可见鼠尾残端。仔细分析患者的冠脉造影不难发现,尽管RCA自身侧支及间隔支侧支循环均已形成,但二者似乎并非同一通道,同时患者合并多处瘤样扩张,因此需要谨慎寻找真正的内膜下通道,这也是手术的难点所在。与在场专家团队讨论后,汝磊生教授在双侧造影指导下首先启动了逆向策略,不断调整逆向导丝穿刺位置向正向微导管靠近,球囊扩张后使用IVUS确定逆向导丝仅在瘤样扩张段位于内膜下,其余段均走行于真腔。基于IVUS的评价,术者进行了串联支架植入,病变被完全覆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陆浩教授进行手术演示的病例同样是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外院冠脉造影示LAD中段闭塞,D1狭窄90%;LCX中远段狭窄90%;RCA远段狭窄90%,PLA狭窄90%,PDA狭窄85%。本次进行双侧造影后惊喜地发现LAD闭塞段长度及开口显示明确,正向开通病变成为首选,体现了双侧造影对于评价病变严重程度及选择手术策略的重要指导意义。待正向导丝通过通过病变后术者使用了IVUS进一步对闭塞段开口进行评价并确认导丝位于真腔,随后在IVUS指导下进行了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快速且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上海市东方医院张奇教授展示的是一例高难度的LCX及RCA双支CTO病例,冠脉造影可见LCX发出OM后完全闭塞,RCA自中段完全闭塞。术者决定先尝试在微导管支撑下正向进攻LCX闭塞段,应用导丝升级、平行导丝、Knuckle等技术使导丝通过闭塞段后使用小球囊扩张,随后IVUS评估发现导丝走形“真-假-真”。综合患者的获益与风险后,张奇教授决定暂时结束手术,择期进一步完成血运重建,这也是合理开通CTO病变的新时代理念的体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姚康教授演示的是是一例LAD-CTO病变,患者为59岁男性,双侧造影示LAD齐头闭塞,闭塞段开口显示不清,但闭塞段不长,且有良好的侧支循环。对于这种开口不清楚的病变,IVUS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使用IVUS确定闭塞段开口位置后,术者启动了逆向策略,在微导管支撑下不断调整逆向导丝依然无法通过PDA远端迂曲段。与点评专家团讨论后姚康教授进行Tip injection确定血管走行后调整正向导丝位置,未能实现导丝对吻。于是术者转换正向策略,在IVUS指导下成功找到近端突破口,导丝顺利通过闭塞段,最终顺利完成了手术。

下午场精彩内容继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首先抛砖引玉,带来一例LCX及RCA双支CTO病例。患者为44岁男性,造影示LAD中段狭窄70%,D1狭窄80%;LCX中段狭窄60%,远段闭塞;RCA自近端闭塞;既往尝试开通LCX-CTO失败,因此卜军教授决定对管腔更大的RCA病变进行干预。在双侧造影指导下正向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术者及时转换逆向策略,经LAD-间隔支-PDA逆向进攻CTO病变,但逆向导丝至PDA后微导管无法跟进,与点评团讨论后卜军教授决定先对LAD中段病变进行干预,保障血流动力学后换另一条间隔支逆向进攻RCA闭塞病变。由于RCA远段走行迂曲,钙化负荷重,调整导丝进攻方向、跟进微导管、导丝升级、Knuckle等技术应用后依然无法实现导丝对吻。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后术者决定暂时结束手术,以患者安全为首要前提,这也是符合CTO-PCI“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东教授进行手术直播的病例为一名67岁女性,EF仅36%,造影示LAD中段齐头闭塞,RCA向LAD提供侧支循环。考虑到患者逆向条件欠佳,黄东教授首先启动了正向策略,双腔微导管支撑下导丝前行一段距离后使用IVUS确定导丝位于血管结构内,术者更换为单腔微导管支撑导丝正向通过闭塞段,随后顺利完成了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黄东教授表示,综合患者一般情况及病变特征制定手术策略,快速高效完成手术才能使患者获益更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峰教授带来的手术演示为LAD-CTO病变,LAD自近段闭塞,闭塞段较长,D1狭窄70-80%,LCX近中段狭窄70-80%,PDA-CTO病变已经开通。张峰教授首先对D1-LAD进行了IVUS检查确定闭塞段开口位置,在微导管支撑下升级正向导丝未能完全通过闭塞段,立即决定转换策略。张峰教授经Tip injection确定逆向导丝成功进入LAD远端真腔,随后在微导管支撑下正逆向导丝交替进攻,采用AGT、reverse-CART技术将逆向导丝成功送入正向Guidezilla中,完成了手术的关键步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最后带来一例外院已经两次尝试开通均失败的RCA-CTO病变,由于患者已经进行过多次桡动脉穿刺,故首先经左侧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对自身侧支进行评价。钱菊英教授在微导管支撑下正向进攻CTO病变,由于患者远端血管较细,术者谨慎地调整进攻方向,避免导丝进入内膜下。待导丝通过闭塞段后术者跟进微导管,回抽证实位于真腔,随后顺利进行了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完成了首日第8台手术转播。


时至今日,CTOCC已经步入了风华正茂的第十八个年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术者成为中国CTO-PCI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提高我国CTO介入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三天,“CTOCC 2022”将继续传递精彩学术内容,专题理论讲座结合实战手术演示,与国际互通,展现中国CTO-PCI术者风采,向更多的年轻术者传承CTO-PCI经验与精神,敬请期待!

扫描海报内二维码
一键锁定精彩直播~
阅读数: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