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器械课程:第二讲 如何提高CRT反应率?

2016-02-29 19:00:00~2016-02-29 20:30:00
1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疗效卓越,是目前心衰患者药物治疗的最佳补充。

       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CRT术后无反应者比例约为20-30%。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患者选择不恰当;左室导线位置不理想;陈旧性心梗造成大面积瘢痕;双室起搏比例较低;不恰当的AV和VV间期等。尽可能地提高CRT的临床疗效和反应率,是当前CRT面临的一个重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期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继续围绕“植入器械”这一热点话题,将于2016年2月29日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柯萍教授带来如何提高CRT反应率?精彩培训,欢迎广大同仁届时观看互动!

专家介绍
  要点总结: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顺序起搏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纠正心脏原有的机械收缩失同步,是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的最佳补充。CARE-HF、COMPANION、MADIT CRT等大规模临床研究均证实CRT治疗有效,可降低死亡率,但临床上仍有约1/3的患者不能从CRT中获益。
CRT无反应的常见原因按手术进程可分为:
术前 患者选择不恰当。
术中 左室导线位置不理想。
术后 不恰当的AV和VV间期、双室起搏比例较低、未能优化药物治疗。
提高CRT反应率方法:
术前 (1)选择合适的适应证:QRS>150ms,LBBB,女性,非缺血性心肌病;(2)关注影响CRT反应的因素:房颤、疤痕负荷、心腔大小、右心功能、肺动脉高压、肾功能。
术中 合理利用工具、将左室导线放置合适靶静脉:(1)避免放置心尖部、疤痕区;(2)避免膈神经刺激。
术后 (1)AV和VV间期优化:心电法和超声法;(2)提高双室起搏比例90%以上;(3)优化药物治疗。
 
精彩问答:
1.用户[116.5.162.73]: 植入CRT后,优化参数是不是以QRS波越窄越好?
  陈柯萍教授:CRT纠正心脏收缩失同步是通过电不同步来纠正机械不同步,电不同步性的指标就是QRS波宽度。因此,优化参数时,如果是采用心电法,QRS波越窄越好;如果采用超声优化,需要兼顾超声指标。理论上,QRS波越窄,电同步性越好,机械同步性也越好。
 
2.谷云飞(洛阳市中心医院): CRT植入后心衰改善,心脏缩小,如何考虑更换时的降级问题?
  陈柯萍教授: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在学术会议中经过了多次辩论,即如果患者植入CRT-D,在更换时,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心腔缩小,射血分数(EF)值改善,不再符合一级预防的适应证,这时是否要降级为CRT-P。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一方面,EF值得到改善,不再符合ICD一级预防标准,降级为CRT-P后,费用降低,患者获益;但是降级后,处理导线残端时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尽管EF值得到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猝死风险降低,但EF值不是唯一预测猝死的指标,并不代表没有风险。患者更换前存在放电、存在室性心律失常风险,更换时考虑不降级。CRT植入后疗效是否持续,更换前状态是否稳定均需要纳入考虑范围。临床上需要综合疗效持续性、并发症、费用多方面考虑。
 
3.用户[222.89.251.135]: 对于CRT无反应者,有必要马上更换MPP,还是等到没有电的时候再换?
  陈柯萍教授:首先要明确患者CRT无反应的原因。可以通过术后优化AV、VV间期;双心室起搏比例提高;药物治疗等方法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CRT仍然无反应,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积极进行更换治疗,重新放置左室导线、更换MPP。但是更换MPP,涉及到需要更换整个装置,对患者来说,经济负担较大,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仅放置左室导线到静脉上。在已经没有电和电量即将耗尽的情况下,需积极进行MPP更换。
 
4.用户[14.215.32.95]:目前比较主流的界定CRT反应的指标是什么呢?
  陈柯萍教授:目前为止,尚没有CRT反应非常规范、统一的标准。临床上,心功能、EF值、左室收缩末容积的改善,目前均可作为有反应的定义。左室收缩末容积降低10%-15%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CRT反应指标。
 
5.用户[112.17.242.226]:CRT起搏位点需要随着心脏逆重构而优化改变么?
  陈柯萍教授:不同情况下,AV、VV间期的优化设置不同。目前,患者如果在随访过程中有反应,EF值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则不一定需要进行AV、VV间期优化。 只有在无反应时,才需要积极进行AV、VV间期优化。
 
6.用户[183.160.178.26]:陈教授,请问对于房颤的病人而言,如何提高CRT的疗效?
  陈柯萍教授:这个问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需要从两部分考虑:(1)阵发性房颤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胺碘酮预防房颤发生;房颤发生后,常用β受体阻滞药减慢心室率;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行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预防房颤复发;(2)持续性房颤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控制室率效果不理想,可进行房室结消融来达到100%双室起搏,这是国外常用的治疗方法。
 
7.用户[123.139.113.35]说:陈教授,完右的病人对CRT有反应的百分率大致为多少?
  陈柯萍教授:近期临床研究亚组分析比较表明,左束支传导阻滞明显优于右束支传导阻滞。对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当QRS>150ms,认为CRT反应良好;当120ms<QRS<150ms,认为CRT疗效不够好。左室导线在左心室植入,理论基础是左心室激动传导阻滞延迟,因此将电极位置放在左心室。右束支传导阻滞,最晚的激动部分并不在左室,理论上讲,左室电极放置在左室侧后壁,对右束支阻滞患者效果不理想。从临床研究来说,非左束支传导阻滞是CRT反应率不高的明显因素。所以临床上积极推荐左束支传导,非左束支病人,要求QRS>150ms。
 
8.用户[223.104.14.18]说:您好,陈教授,曾植入一例左室四极CRTD,术后QRS波宽度从180缩短至160,病人症状有改善,但是心电图上表现不明显,是否是室内不同步造成?还是植入部位不佳?
  陈柯萍教授:CRT通过纠正心电不同步,实现纠正心脏原有的机械收缩不同步达到治疗效果,即心电不同步与机械不同步有很大相关性。植入CRT后,QRS缩短,EF值、心功能得到改善。但是,临床上部分患者植入CRT后,电不同步性改善不明显,但是机械收缩得到了很好改善。所以,电不同步与机械不同步并不完全一致。对于这例患者,如果EF值、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QRS波宽度在180-160之间,未明显改善,并不能说明CRT无反应。如果需要明确是否是室内不同步,可以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CRT优化后,是否还有左室内不同步存在。如果超声评估存在左室内不同步,可能是由于导线植入位置等原因;如果室内同步性良好,不要仅依赖QRS波宽度。QRS波宽度测量时间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术后QRS波有可能偏宽,有可能将脉冲延迟增加进去。
 
9.用户[123.139.113.35]:陈教授,我遇到过好几个患者,植入CRT短期内反应率特别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在药物和程控参数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心衰又加重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陈柯萍教授:临床上确实有这种病例,最大原因可能是患者有加重心衰的诱因存在,避免诱因。CRT纠正了电不同步性,但是很多患者基础心脏疾病仍然存在,病情可能出现反复。但是这种情况不太常见,如果出现好几位患者,需要观察患者平时服药量、饮水量、运动量的控制,是否存在缺血、心律失常、房颤发生等。
 
10.用户[116.231.127.143]:陈教授,您好!CRT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或间隔部起搏对CRT反应率有关吗?需要参考左室电极位置吗?
  陈柯萍教授:CRT右室电极位置常规放置在右室心尖部,但事实上,在国外许多大中心右室电极常规放置在右室间隔部。目前没有大规模研究比较这两组不同位置对CRT反应率的差异,国内有研究证明CRT放置在心尖部和间隔部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如果从患者个体化治疗来考虑,左室起搏放置在心尖部,如果右室再同样放置在心尖部,两处电极距离较近,会影响CRT疗效,此时可考虑放置在右室间隔部,CRT无反应的发生率可能会降低,理论上说疗效可能会更好。
 
11.用户[ 61.183.252.183 ]说:对于具有心室同步化治疗指征的HF患者,如何决定采用CRT-P治疗,还是采用CRT- D治疗?
  陈柯萍教授:目前指南中,当符合适应证时,推荐植入CRT-P或CRT-D。临床中,患者EF值≤35%时,均为ICD一类适应证,理论上,所有患者均可植入CRT-D。考虑CRT-P,主要出于CRT-D存在以下问题:术后不适当放电、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除去以上因素,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更倾向于CRT-D植入;Ⅲ、Ⅳ级患者,临床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高危因素,可以考虑选择CRT-P;对于Ⅳ级患者,心功能状况不佳,更倾向于选择CRT-P。患者BMI较低情况,更倾向于选择CRT-P。以上因素不是绝对的,更需要考虑患者的心功能程度。

12.用户[27.27.30.253]说:如果左室电极植入失败,能否采用右室间隔部位起搏来代替CRT。谢谢!
  陈柯萍教授:早期有医生采用过这种方法,目前不主张。已有研究证实,右室双部位起搏对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不明显。目前,左室电极植入失败,不考虑右室双部位起搏,可以考虑由更有临床经验的中心、医生来进行手术操作;如由于患者本身血管结构问题,可考虑心外膜电极植入,因为心外膜电极植入可以非常直观地把左室电极放置在左室高壁,术后疗效良好。
 
13.用户[210.78.141.68]: 对于预防感染有哪些要点,器械的选择影响大吗?
  陈柯萍教授:CRT术后感染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影响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本身身体状态;器械选择;手术时间等。器械选择非常重要,CRT-D感染风险较高;手术时间也非常重要,手术时间长的患者,CRT反应率低、囊袋感染发生率高。
系列课程
植入器械课程:第十一讲 CRT适应证的拓展
2016-11-28 19:00:00 ~ 2016-11-28 20:30:0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心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有效手段,一系列临床研究已证实,CRT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
植入器械课程:第十讲 正确认识和处理ICD电风暴
2016-10-26 19:00:00 ~ 2016-10-26 20:30:00
本期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网络培训课程继续围绕植入器械这一热点话题,将于2016年9月26日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植入器械课程:第九讲 左室四极导线的临床应用及参数优化
2016-09-26 19:00:00 ~ 2016-09-26 20:30:00
本期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网络培训课程继续围绕“植入器械”这一热点话题,将于2016年9月26日由沈阳军区总医院梁延春教授带来“左室四极导...
植入器械课程:第八讲 起搏器感染高危人群识别
2016-08-15 19:00:00 ~ 2016-08-15 20:30:00
本期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网络培训课程继续围绕“植入器械”这一热点话题,将于2016年8月15日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兵教授带来“起搏器...
植入器械课程:第七讲 PCI技术在CRT植入术中的应用
2016-07-21 19:00:00 ~ 2016-07-21 20:30:00
本期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网络培训课程继续围绕“植入器械”这一热点话题,将于2016年7月21日由安徽省立医院严激教授带来“PCI技术在CRT植...
植入器械课程:第六讲 年轻人植入ICD的适应证、挑战和随访
2016-06-20 19:00:00 ~ 2016-06-20 20:30:00
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病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大多数SCD的直接原因是室颤,由于其发作的突然性,难以预先发现性。多年临床经验证
植入器械课程:第五讲 从感染处理反思起搏装置的植入
2016-05-23 19:00:00 ~ 2016-05-23 20:30:00
植入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植入数量的剧增,感染作为起搏器植入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给患者带来额外
植入器械课程:第四讲 心衰合并房颤——射频消融与CRT的抉择
2016-04-15 19:00:00 ~ 2016-04-15 20:30:00
2016年4月15日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带来“心衰合并房颤——射频消融与CRT的抉择“精彩培训,欢迎届时观看互动!
植入器械课程:第三讲 心室多点起搏及其现状
2016-03-28 19:00:00 ~ 2016-03-28 20:30:00
2016年3月28日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带来“心室多点起搏及其现状“精彩培训,欢迎广大同仁届时观看互动!
植入器械课程:第一讲 双腔起搏器植入及并发症的处理
2016-01-25 19:00:00 ~ 2016-01-25 20:30:00
2016年1月25日,网络培训课程第一期培训课程将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带来“双腔起搏器植入及并发症的处理”,敬请观看指导!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内容

微信扫码添加学习助手,让您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