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29日

美国 旧金山 Moscone Center

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以何种技术处理分支血管、何时需要在分支血管中植入支架是介入术者常面临的难题。

此次2019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 2019)上,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就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相关的现有的证据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专题介绍。

WeChat 圖片_20190927113612.jpg

 陈绍良教授在TCT2019会议现场进行精彩报告

TCT 2019

2018年的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2018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针对左主干分叉病变所给出的推荐认为优先考虑双对吻挤压(double-kissing crush,DK-crush)技术,而非必要时T支架技术(provisional T-stenting),这一推荐的等级为IIb,证据等级为B。

1.png

该指南中的“特殊病变类型(Specific lesion subsets)”部分的章节对分叉病变的支架植入策略给出了详细的描述,表示对于大多数分叉病变,倾向于选择仅主支植入支架+必要时边支植入支架的策略。

但在以下情况中则倾向于也直接边支植入支架即直接采用双支架策略:边支直径≥2.75mm且边支病变>5mm或预计在植入主支支架后难以评估边支的情况。这一双支架策略的推荐主要是基于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BBC ONE和NORDIC研究的结果。

相关经典RCT研究:


指南的推荐多数是以随机对照研究为基础的,但是是否所有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都值得信任呢?目前关于在分叉病变中对比必要时边支植入支架和双支架策略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有CACTUS、EBC-TWO、BBC ONE、NORDIC I和DKCRUSH II研究等,各个研究之间病变复杂程度相差很大。


2.png


NORDIC I研究纳入了413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仅主支植入支架组(n=207)和主支、边支均植入支架组(n=206),在术后的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术后的8个月再次急性造影检查。


BBC ONE研究中纳入了50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简单支架植入策略组和复杂支架植入策略组。简单策略组中,均在主支植入支架,但是在选择性地对边支进行处理,包括对吻扩张或T支架技术;在复杂策略组中,使用Culotte或Crush技术在主支、边支均植入支架,必要时进行对吻扩张。术后9个月进行临床随访。

WeChat 圖片_20190927113604.jpg

 现场国内外专家主持聆听报告

复杂分叉 vs. 简单分叉:


一些临床常用的风险分层工具也可帮助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并且帮助制定合适的PCI策略.


我国原创的DEFINITION研究旨在建立区别简单分叉病变与复杂分叉病变的鉴别标准,并比较了必要时支架植入术(PS)和双支架植入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DEFINITION研究中关于复杂分叉病变的标准分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前者包括:

①左主干分叉病变,分支病变长度≥10mm且分支狭窄≥70%;②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分支病变长度≥10mm且分支狭窄≥90%。后者包括:轻度以上钙化,多处病变,分叉角度<45°或>70°,主支直径<2.5mm,主支病变长度≥25mm,病变处血栓形成。

符合任意一条主要标准或是任意两条次要标准则为复杂分叉病变。

DEFINITION研究的研究队列纳入了1550名分叉病变患者,验证队列中纳入了3660名患者,结果提示复杂分叉病变的1年MACE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复杂病变中双支架技术可降低心源性死亡和院内MACE事件,而简单病变双支架技术增加1年的院内支架内血栓和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DEFINITION II研究旨在评估复杂病变中对比两种支架植入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计纳入了660名复杂分叉患者,随机分为必要时支架组和直接双支架组,并在术后的1年再次进行造影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靶病变治疗失败,安全性终点是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


陈绍良教授团队的左主干病变分叉治疗策略的DKCRUSH-V研究于2017年发表于JACC。在汇报中,陈绍良教授介绍到: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来自5个国家的26家临床中心的482名真性左主干近端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必要时支架组和DK-crush组。结果显示:DK-crush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真性左主干近端分叉病变患者术后1年的靶病变治疗失败发生率。

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