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
    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hina Innovation in Cardiology简称CIC)及第三届Wall To Wall会议(中国与以色列合作会议),将于2015年6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南京举办。 

★ 关于CIC 

    CIC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由全国顶尖医学专家发起创立,是中国转化医学在心血管领域的直接呼应。旨在创建一个临床专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产业和投资界紧密沟通探讨的平台,将中国患者需求与临床治疗理念和产品设计相结合,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宗旨:CIC宗旨是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将中国患者需求与临床治疗理念和产品设计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解决方案以满足这些需求。 
    使命:CIC使命是为临床专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产业和投资界搭建一个紧密沟通探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方力量能够合作研究、开发和转化基于患者需求的创新治疗手段和产品,以造福患者。为中国的前沿医学研究、创新产品研发、产业竞争力提升以及价值投资提供崭新机会。为心血管领域的转化医学起到探索方向、打破壁垒、整合资源、奠定基础、先行者和探路者的作用,并为提升中国心血管创新医疗技术能力做出贡献。 

★ 创新案例讨论模式 
    按话题设置分会场,每个分会场将由中外顶尖专家联合主持,邀请创新企业工程师与临床医生共同就自身的产品设计和临床实验情况进行介绍,由国内外专家评审团共同对产品进行讨论,并从临床技术角度对各产品或者技术从临床角度进行专业评价。 


★ 10+ 热点话题 
    十个专题,紧密围绕当前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经皮主动脉置换,经皮肺动脉瓣膜置换,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修复,经导管心力衰竭治疗,经导管左心耳封堵,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起搏器新技术,房颤新型介入治疗技术,新型冠脉介入技术。 

★ 业内顶尖专家云集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及以色列等国的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云集CIC2015,与创新工程师、投资者共同探讨临床解决方案。 

★ ICI中国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ICI - 国际心脑血管系统应用及高科技生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是基于心血管系统创新的重要国际会议大会,每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一届会议,展示国际心脑血管医学行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成果。 
CIC是ICI在中国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创建包括“Wall To Wall”/“从中国长城到耶路撒冷哭墙”科学计划在内的全新合作模式,推动两国创新及转化医学项目的合作。 
    CIC-2015期间,还将举办第三届Wall To Wall(从中国长城到耶路撒冷哭墙)专题会议。CIC与ICI共同创建的 WALL To WALL科学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和以色列两国心血管创新及转化医学项目的合作和两国人才互访,讨论新技术对当前和未来疗法的影响,为两国人民的健康和福祉贡献力量。 

★参会须知 
    本届CIC峰会凭邀请函参会,不接受现场报名。申请人需发送个人简历到CIC官方邮箱 
(cic@china-cic.com.cn)申请参会,CIC审批通过后将发送邀请函。
会议报道更多>>
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2015)成功召开

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2015)成功召开

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简称CIC-2015)于2015年6月19~21日在美丽的千年古都南京成功召开。
              大会主席:霍勇    张澍    葛均波    黄从新    黄德嘉    

             大会执行主席:   孔祥清






封面照片
封面照片
开幕式主席台
开幕式主席台
Wall To Wall论坛专家合影
Wall To Wall论坛专家合影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黄德嘉、Randy Lee主持新型房颤治疗方法论坛
黄德嘉、Randy Lee主持新型房颤治疗方法论坛
霍 勇、Carlos Ruiz、Stefan Anker教授主持经皮二尖瓣、三尖瓣修复经导管心力衰竭治疗论坛
霍 勇、Carlos Ruiz、Stefan Anker教授主持经皮二尖瓣、三尖瓣修复经导管心力衰竭治疗论坛
李新立教授、Thomas Thum教授主持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
李新立教授、Thomas Thum教授主持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
Wun Park教授主持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论坛
Wun Park教授主持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论坛
吴永健、秦永文、Horst Sievert主持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经皮肺动脉瓣置换论坛
吴永健、秦永文、Horst Sievert主持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经皮肺动脉瓣置换论坛
于卓文教授、Chaim Lotan教授主持新型冠脉接入技术论坛
于卓文教授、Chaim Lotan教授主持新型冠脉接入技术论坛
Haim教授主持起搏器新技术论坛
Haim教授主持起搏器新技术论坛

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2015)成功召开

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简称CIC-2015)于2015年6月19~21日在美丽的千年古都南京成功召开。

孔祥清专访:探索医工结合模式 共迎医学创新浪潮

医声网:孔教授,您好!去年首次CIC峰会在江苏省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得到了来自全球的临床、政府、企业以及投资界的精英代表的积极支持

霍勇专访:搭建强强联合平台 助力学科创新发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内科孔祥清教授在结构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临床研究在国内都处于前沿,他的团队在心律失常,如室速的

张澍专访:医学创新应更加重视对“人”的投入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的大城市,而西部的很多县市医院高端医疗器械奇缺。中国现有县级医院2860家左右,医疗器械完全

葛均波专访:医疗器械创新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医声网:葛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2015)即将于6月19-21日在南京举办,作为大会主席,请问您

黄从新专访:左心耳封堵将成为房颤治疗新趋势

医声网:黄教授,您好,感谢您应邀担任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2015)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专场主持人,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国内外

黄德嘉专访:新型房颤治疗 重在强调器械与理念革新

医声网: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将于2015年6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南京举办。大会特别设置了新型房颤治疗论坛。您认为新型房颤治

马长生专访:医生是推动医疗技术创新的“源泉”

医声网:马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2015)即将于6月19~21日在南京举办,CIC峰会聚集了来自临

杨跃进专访:国产器械效果要用与国际接轨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近年来,我国结构性心脏病治疗器械创新取得了多方面进展,在CIC-2015即将召开之际,医声网就支架与瓣膜方面的创新话题采访了阜外心血管

王建安专访:转化医学发展重在实现“交叉整合”

2015年4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为2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成功实施了Algisyl-LVR可植入性

赵亦伟专访:能否产业化是评价创新成果的硬标准

和产业化结合起来,科研才有更大的价值。认识到这一点已经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创意创新产业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第二届中

严激:心脏再同步治疗新进展

双心室同步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概念由Mower于1987年首次提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大

于波:应用O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和干预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斑块破裂,或伴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主要为纤维帽结构破裂,完整性

傅向华:建立血管“弹性参数”理念,推广经前臂动脉入径7Fr指引导管的应用

尽管6Fr指引导管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操作,但是对于左主干或分叉病变,需行球囊对吻 双支架的患者,最好选用7Fr指引导

方唯一:冠状动脉介入最新进展

1SYNTAX研究 SYNTAX研究(TheSynergybetween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withTAXUSandCardiacSurgery)是首个针对使用DES的PCI和CABG

钟国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卒中和无症状脑梗塞的预防

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相关的卒中和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的风险约为0 20%~0 94%,如何预防和减少围术期卒中和无症状脑梗塞的发生是

马长生: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新器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做为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房颤的治疗方式,是近10余年来中心脏病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临床证据和术

胡新央: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 疗效优化及机制

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肌组织损伤的首要病因,药物、介入治疗虽明显降低了急性期的死亡率,但不能修复坏死心肌和有效延缓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邹云增: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其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心肌梗塞是导致心血管病死亡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但由于成年心肌细胞通常不能再生,心脏移

曹丰:心脏干细胞的分子影像

曹丰简介: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

王景峰:S-ICD临床应用进展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传统植入ICD的方法是通过外周

汤宝鹏:无导线起搏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1958年Elmquist工程师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可植入式起搏器,同年由瑞典胸外科医生AkeSenning成功地植入人体内,1960S初出现经皮静脉植入电

宿燕岗:围手术期避免CCM与CRT-D/IC的相互干扰

心脏收缩调节器(Cardiaccontractilitymodulation,CCM)是由植入上胸部的CCM刺激仪(OptimizerIII,ImpulseDynamics,NY,USA)通过精

郭涛:DDD起搏后反复黒朦成功救治一例

病例资料:我院参加浙江大学附二院王建安教授牵头的国产双腔心脏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和程控仪上市前临床验证期间入选的患者田永斌、男、43岁,

陈韵岱:TAVI术后应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因素

自2002年世界首例TAVI以来,该技术在过去的10多年中谨慎而迅速地发展,TAVI已成为外科手术风险高或不能外科手术、有症状的严重AS有效的

朱鲜阳:复杂先心病矫治术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应用和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导管瓣膜技术的问世为介入心脏病学翻开新的篇章。2000年10月,Bonhoeffer团队首次将自行设计的肺动脉带瓣支架应

曾智: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瓶颈OR突破

2002年法国的Cribier医生针对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is,AS)病人成功实施了首例经皮 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

李奋: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在儿科的应用

摘要:据报道,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取得了较好的短中期效果,有望代替再次外科手术治疗右室流出道功能异常的方法。目前,有关儿童TP

万征:磁共振兼容性心脏电子植入装置的临床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检查技术,具有高空间清晰度与分辨率、无射线辐射和不需

陈茂: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相关器械介绍、并发症及防治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经成为不能外科开胸换瓣和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近期的随机对照试

高传玉:介入心脏病学新技术展望

经皮介入技术因其微创、疗效可靠等优势,区别于传统医学模式,使其深入人心,得以迅猛发展。心血管介入一直是心血管领域中发展非常迅速

伍伟锋:对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认识

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新方法,本文回顾相关文献,谈几点认识。1 房颤患病率高,缺血性脑卒

苏晞:左心耳解剖结构与左心耳封堵技术的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AF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预防脑卒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

李毅刚:左心耳封堵风烟再起? ——从PREVAIL研究说起

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已成为相关临床试验的焦点之一,这些试验都与快速增长人口中的此类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

黄鹤:经导管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机遇与挑战

长期以来,口服抗凝药物一直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主要方法。然而,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的诸多弊端导致了

What we need for CIED in future?

心脏起搏的未来:脉冲发生器的变革;导线电极的进步;适合移动医疗,远程随访带来的随访模式的改变。

医疗创新:医生的作用

当前从国家倡导创新的政策理念、中国的市场容量等方面来看,我国的创新医疗迎来了空前机遇,医生作为医疗创新的“引擎”,在创新的启动、应用和推广...

主办: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

学术支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承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病专家,我国心血管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负责全国心血管介入技术规范和全国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现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冠心病介入)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病学专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连续15年牵头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心脑血管研究,牵头制定国内外临床指南/共识37部,主编学术专著86部。在JAMA、Circulation、JACC等杂志发表SCI文章385篇。中文文章591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奖6项,主导研发上市了2个国家1类新药。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心律失常介入质控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医学考试心血管病医师考试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系副主任,美国心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资深会员(Fellow),亚太心律学会前任主席、世界心律失常学会主席,世界华人心血管病医师协会候任主席、亚太心脏病学会心律失常委员会主席,第十届、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
    参编国际指南1部,牵头编写国内心律失常领域指南或专家共识20余部。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总编辑。英文杂志International J of Heart Rhythm 主编。欧洲心脏起搏杂志《Euro pace》,亚太心律学会杂志《J of Arrhythmia》国际编委,美国《Journal of Innovations in Cardiac Rhythm Management》国际编委。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血管创新俱乐部创新学院校长,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基金理事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荣誉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被授予“长江学者”、“科技精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白求恩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主持研制了我国首例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作为首位国内学者在美国TCT会议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及经皮肺动脉成形术。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卫生部《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在血管内超声技术、新型冠脉支架研发、复杂疑难冠脉疾病介入策略、冠脉疾病细胞治疗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他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或SCI-E收录论文30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19部。担任《内科学》(第8版)、《实用内科学》(第15版)教材的主编工作,Cardiology Plus主编、Herz副主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MD,FHRS,FEHRA,FAPHRS,FACC,FESC。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教授(二级),主任医师(一级),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AFCUC)主席,美国心律学会(HRS)Fellow,欧洲心律协会(EHRA)Fellow,美国心脏学院(ACC)Fellow,欧洲心脏病学会(ESC)Fellow,亚太心律学会(APHRS)执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等。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联合主席,美国心律学会资深Fellow, 欧洲心律学会资深Fellow。《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主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和参编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现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Circulation副主编,PACE主编,JCE 、Europace、JICE、Circulation AE、CMJ等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编委,北京市科委心血管领域“领衔专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学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推动北京创造的科技人物”,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2篇),主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介入心脏病学》等学术专著多部,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973)、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负责人;围绕心力衰竭后心脏功能重建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是心脏瓣膜和冠心病及相应心肌损伤与修复,取得了从基础到临床的系列创新性成果;担任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亚洲刊(JACC: Asia)首任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共同主编,以通讯作者在NEJM、Circulation、JACC等发表论著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重大贡献和一等奖多项,获何梁何利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科技进步奖及白求恩奖章等。
  •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CAI)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委。
    2001-2012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生物陶瓷镀膜封堵器并建立配套介入治疗技术,产品和技术推广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国内首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著和经典教材。2007-2011年获国家863计划课题资助,完成国内首个自主创新介入人工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装置研发和瓣膜产品的临床转化,作为术者2012年完成国际首例经皮人工自膨胀式肺动脉瓣植入治疗肺动脉瓣功能不全病例。近五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

会议时间:2015年6月19~21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会议中心




江苏省会议中心
大会主席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血管内科
执行主席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2015-06-20至2015-06-21

会议地点:江苏省会议中心

联系邮箱:cic@china-cic.com.cn